
1月16日上午,政協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市人民大禮堂開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張質 攝
16日上午,政協重慶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上,市政協主席王炯報告了一年來市政協常委增強協商議政監督實效的工作情況。
報告提到,2021年,市政協常委會圍繞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及“十四五”開局重點任務,找準履職切入點,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好凝聚共識,努力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十四五”開局起步凝心聚力。
圍繞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就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建言獻策。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圍繞科學制定我市“十四五”規劃深入議政建言。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就“加快發展我市現代産業體系,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開展專題協商,發動市政協常委結合工作實際,採取線上與線下、市內與市外相結合方式深入調研,形成調研報告,提出對策建議。組織市政協委員參加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聯動協商,以“加大5G規模應用,賦能産業數字化發展”為題作大會發言。川渝政協圍繞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渝汽車産業集群,安岳、潼南檸檬産業發展,文化、體育與旅游産業深度融合發展開展聯合調研,為川渝兩地攜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貢獻政協智慧。
圍繞讓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強大動能,就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匯集眾智。向廣大委員和區縣政協發出“勇擔時代使命,積極履職盡責,為推進科技創新聚眾智匯合力”倡議書,引導委員參加“我為科技創新獻一策”活動,發揮好政協人才薈萃的智力優勢建言獻策。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前,主席會議成員分別圍繞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民營企業科技人才集聚、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軍民融合高質量發展等重點問題開展調研,提出對策建議,供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圍繞推動科技創新開展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協商,聚焦發揮高校聯盟作用組織對口協商,從優化創新生態、集合創新資源、強化創新鏈和産業鏈對接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川渝政協就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庫、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等開展聯合調研,積極為共建科技創新中心建言獻策。
圍繞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就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協商議政。主席會議專題協商關注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小切口、增強吸引力,緊盯疾控體系建設、安全生産事故防範長效機制改革、文化藝術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效利用等開展協商,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履職盡責,圍繞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完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運輸量價捆綁政策、加強萬達開交通物流建設開展協商調研,川渝政協聯合助推渝昆高鐵建設,助力我市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緊扣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組織住川渝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並被列為重點提案督辦,組織兩地委員參加網絡議政,開展聯合遠程協商,兩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聽取意見,委員們就兩地加強制度、金融、平台、交通等工作,提出有價值的對策建議。
圍繞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就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獻計出力。市政協常委會會議聚焦加快城市更新行動開展協商,委員們圍繞老舊小區改造、服務設施優化、工業片區轉型、傳統風貌區保護等深入調研,組織住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關於支持重慶開展統籌沿江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提案》,為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出謀劃策。組織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監督性常委視察,從防止返貧監測、産業扶貧向振興提升、社會保障和救助、低收入人口幫扶、東西部協作支援等方面提出監督意見建議,開展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聯合視察,通過派遣工作隊、配合編制規劃、推動項目投資、落實消費幫扶資金等方式,幫扶雲陽及清水鄉鄉村振興工作,為建設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新鄉村獻計出力。(記者 劉艷 趙穎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