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重慶南部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向通道物流樞紐尤為重要
■兩江新區、長壽區、涪陵區與墊江縣、忠縣、梁平區仍面臨無貨運鐵路相連、無快速物流通道等問題
■重慶要加大力度自主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産出效益進一步提升
■以創建民營經濟示範城市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集聚發展
1月15日,參加今年重慶兩會的代表委員陸續完成報到,開啟了重慶兩會時間。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哪些方面?將提出些什麼建議?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代表委員。
關鍵詞 雙城經濟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也是本次兩會的高頻詞。
市人大代表、榮昌區榮隆鎮培爵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小蘭今年帶來了《關於深化川渝河流聯防聯控機制的建議》。
她建議由川渝環保部門牽頭,督促兩地相關的市、區縣聯合研究&&跨界河流及共治河段流域面源污染防治、産業發展布局調整的有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聯合巡河和執法機制,實現水環境信息共享、聯合防治、聯合執法。她還建議建立完善川渝共界段水污染源暗訪督查制度等,共同構建以流域生態系統為目標的管理體系,守護好綠水青山。
市政協委員、綦江區政協主席鐘遠平本次兩會將目光鎖定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渝南物流樞紐上。他認為,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要求兩地聯手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打造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中心作用。但由於南向物流發展相對滯後,在重慶南部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向通道物流樞紐尤為重要。
“建議市口岸物流辦從全市物流規劃格局出發,賦予涪陵、永川、合川、綦江-萬盛等重要戰略支點城市打造重要物流樞紐的任務。”鐘遠平&&,在此基礎上,還應在重慶南部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渝南物流樞紐,將該項目納入市屬大型國有企業投資建設範圍,加快交通物流基礎建設,優化發展政策支持。
關鍵詞 物流通道
市人大代表、墊江縣委書記毛平十分關注兩江新區至梁平區快速物流通道的建設。
“交通物流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也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毛平説,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推進“兩江新區—長壽—涪陵—墊江”萬億級先進製造産業集聚區建設的部署,但兩江新區、長壽區、涪陵區與墊江縣、忠縣、梁平區仍面臨無貨運鐵路相連、無快速物流通道,交通物流不暢、産業承接配套不夠等問題。墊江作為渝東北聯接主城都市區的重要節點、全市首個“以認促建”高新區,也面臨內部“毛細血管”發達、外部“主動脈”不夠的問題。加快推進快速物流通道建設,對墊江建設千億工業承載地、助力打造萬億級先進製造産業集聚區,勢在必行。
他建議,把兩江新區—長壽—墊江—梁平快速通道長壽八顆至墊江澄溪段納入市級交通建設重點項目,納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預留用地空間,保障順利落地;加快推動長墊梁和廣墊忠黔貨運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納入全國鐵路總體規劃,優先推動長壽化工園區至墊江高新園區鐵路、墊江至忠縣進港鐵路項目前期,力爭“十四五”時期開工建設。
關鍵詞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一個熱點。
市人大代表、重慶五洲世紀文化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登權瞄準科技創新成果保護的問題。
“加強科技創新成果保護,一是有利於增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創新動力和持續競爭力,二是有利於推動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徐登權説,當前重慶部分創新主體對知識産權相關專業知識缺乏了解,不清楚如何申請知識産權,即便自身科技成果遭遇侵權,也不知道如何維權。
為此,徐登權建議,加強知識産權相關知識普及,提升科技創新主體的成果保護意識。同時,強化數字技術在科技成果保護中的應用,建設數字技術賦能的知識産權一站式公共服務平台,提高專利審核服務、快速維權、保護協作等方面的服務效率。
市政協委員、重慶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毅軍則十分關注科技創新人才的問題。
“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他説,和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創新成果突出的城市比較,重慶存在科技創新人才總量不夠、領軍人才較少等問題。
他建議,重慶要加大力度自主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特別是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更要擔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一方面,企業要爭取更多的國家級、市級科創基地,為員工提供更多創新實踐機會;另一方面,員工遇到創新難題,企業要請行業專家來授課,為員工開展技術培訓,講解行業前沿知識和技術原理等。
同時,他認為重慶要積極引進更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比如政府可搭建更多的創新平台,給予重大科研成果豐厚獎勵,增強對領軍人才的吸引力。
關鍵詞 鄉村振興
市人大代表、潼南區文化旅游委主任唐凡雲特別關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消費升級等工作。
她説,當前重慶、四川正着力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為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潼南區地處巴蜀腹心,山水毓秀,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
她呼籲市級層面更加關注産城景融合發展的問題,支持推動潼南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潼南自身也將緊扣打造“産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城市”總體目標,按照“一區兩帶三基地”的農文旅發展格局,堅持“文旅+”“+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升級,做亮叫響“周末到潼南”品牌。
“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改造力度,是今年兩會上我特別關注的話題。”市人大代表、豐都縣興龍鎮十字口村黨委書記湛常琼説,興龍鎮近年來積極培育壯大特色産業,堅持將榨菜作為拳頭産業,青菜頭種植面積從幾千畝發展到2萬畝,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但榨菜産業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例如十字口村目前只有10公里左右的生産便道,難以滿足農業生産的需要。
湛常琼建議,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土地資源更加高效利用、推動農業産出效益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專精特新
市政協委員、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市經濟信息中心)院長(主任)易小光帶來提案,建議重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集聚發展。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深耕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高、創新實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核心技術,是民營經濟中的中小企業優秀代表和標杆。
易小光調研發現,近年來重慶民營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市規模工業58%的營收、69%的利稅、70%的就業和97%以上的市場主體,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臨着産業結構轉型困難、人才瓶頸制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等難題。
易小光建議,以創建民營經濟示範城市為主要抓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集聚發展。一方面,通過&&地方性法規,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從平等准入、保障措施、權益保護、行政行為規範等方面,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提升民營經濟發展的智庫支撐能力,推動成立重慶市民營經濟研究中心、重慶市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會等智庫機構,以年會、報告會、論壇、峰會、講座等多種形式,深入探討重慶民營企業發展的重大訴求和共性問題及對策。
同時,重慶還可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更多轉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高附加值産業、科技密集型産業,優化民營資本投資結構,促進民營經濟逐步向産業型、科技型、外向型轉變。
(記者 周尤 向菊梅 顏若雯 陳國棟 李星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