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雙減”之後娃兒作業怎麼佈置?這位代錶帶來建議

  2022重慶兩會即將召開。15日,市人大代表們陸續報到,帶來了很多關於民生熱點的建議。重慶市人大代表、五洲世紀集團董事長徐登權告訴記者,他特別關注“雙減”後的作業問題。

  “雙減”背景下,許多中小學校開展了關於作業改進的實踐探索。但徐登權調研發現,在如何改變當前一些學校學生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的現狀,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滿足學生個性化的作業需求、有效發揮作業育人功能方面,仍然沒有制定統一實施標準。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質量亟待提升的農村地區,開展的專業需求難度較大。

  徐登權認為,作業改進是落實“雙減”政策的必然要求。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如何做好作業設計與實施成為教育界共同面對的問題。他&&,制定雙減作業標準,有利於中小學校把握好作業“質”與“量”的平衡、加強作業促進學生基礎發展與滿足個性需求之間的協調,以及把握作業改進與學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同時,也有利於實現城市與鄉村之間“教育資源均衡化”,持續提升教育質量、增強教育活力。

  “我建議,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將學生作業如何科學佈置,作為一個課題來深入研究。”徐登權説。

  具體而言,“雙減作業”標準制定要以全面育人為導向。中小學作業改進必須堅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導向,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作業改進的根本目的。這種發展不是學生通過作業中的反復練習獲得高分的表面發展,也不是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掌握知識、實現認知能力的單一發展,更不是通過作業促進部分學生的片面發展,而是通過作業促進學生身心真正發生積極的、結構性的變化,在認知能力、情感品質、實踐創新、生活方式等多個維度發生實質性的成長。

  “雙減作業”標準制定要把握“質”與“量”的平衡。“雙減作業”下的“控量”不是盲目減量,更不是完全不要作業,而是要在有限的作業時間之內,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業的全面育人功能,雙減作業標準的制定要關注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又要重視知識與學生個體生活經驗的整合,還要體現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整體發展的關聯,確保在有限的作業時間內,最大化促進學生思維的參與和情感的投入。

  “雙減作業”標準制定要加強教研,探討作業的設計與實施。“雙減作業”標準的制定需要教研體系的參與,通過教研院共同研討來設計一份雙減作業“標準”,確保“雙減作業”標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此外,應由教研院聯合有實力的專業研發單位和部門,加強作業改進方面的交流,通過深度研討,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學科教學的改進與優化。(記者 佘振芳 連肖)

編輯: 陳雨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66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