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涪陵區生態環境局獲悉,為解決農村地區排污口數量多、覆蓋範圍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難等問題,涪陵在全市率先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還土利用”模式,目前已實施107個農村居民點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項目。
涪陵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涪陵區在農村生活污水日處理量較小、具備還土條件的農村居民點,推行農村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還土利用”模式,引入生態調控“厭氧+曝氣”工藝,目前已實施107個農村居民點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污水生態調控池9889立方米,總處理規模660立方米/天,投用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將達到45%。
在此基礎上,涪陵區初步建立起“化糞池出水—生態調控池—管網延伸至莊稼地—定期半自動化澆灌”模型,逐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數字化監管平台建設,配備流量計、全景視頻等自動監控設備,接入還土管網99公里、灌溉出水樁1750套,通過平台控制污水生態調控和排水灌溉,將實現2520畝農田自動化灌溉。
“我們還制定了農村生活污水長效治理扶持政策,建立標準化運行管理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引入第三方公司提供全方位運維管理,逐步推廣至100人以上的農村居民點。”該負責人介紹,預計“生態化處理+還土利用”模式在涪陵全區推行後,涪陵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農戶覆蓋率將達93%,年節約灌溉水量約23萬立方米,年節約氮磷肥用量130余噸。 (記者 陳維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