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川渝兩地要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新時代成渝地區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引起全國各界高度重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是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戰略支撐。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為我國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是實現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引領整個西部對外開放、聯動全國其他地區協調發展、支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川渝兩地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機遇及挑戰

  成渝地區自古就具有重要經濟影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具有連接西南西北,溝通東亞與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産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經過多年發展,成渝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0年底常住人口接近9800萬人、相當於西部地區其他城市群人口總和,規劃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是除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之外的第四大經濟中心和城市集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有較為完善的開放通道、&&和機制,擁有中西部地區最大的航空樞紐,中歐班列開行量長期穩居全國前列。昔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巴蜀之地,在現代化交通通信日趨完善的今天,已經變成了水陸鐵空多種交通方式便利高效的經濟區域,形成了以交通促外貿、以外貿促物流、以物流促産業服務發展的內陸開放新高地。

  面對經濟轉型升級、要素價格攀升、人口紅利縮小、生態建設任務繁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風險增加等國內國際複雜情況,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既是使命和機遇,也要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總體來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時間比沿海地區晚,開放程度和水平與沿海地區還有一定差距;重慶、成都東南西北、水陸鐵空,各個方向和運輸方式都展開了對外全面開放的翅膀,但是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對外開放基礎還不夠穩固,對周邊地區的拉動作用還不夠強;川渝兩地對西北西南其他地區的輻射能力有待提高,與沿海開放地區和長江流域其他城市群的聯動協調機制不夠完善;開放&&建設、制度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協調發展仍存在一定短板。

  川渝兩地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對策措施

  推進川渝兩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有利於助推內陸地區成為開放前沿,帶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優化國家開放格局,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因此,川渝兩地要抓住機遇,從以下幾個方面着力,聯手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提高通道貨物集散和發送效率。深化西部12個省區市協調發展,合力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充分發揮重慶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共同建設跨區域&&,統籌境內外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提高規模和範圍經濟效益。優化中歐班列貨物集散和出口效率,提高中歐班列(成渝)號運輸效率,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效銜接,強化多式聯運協調機制,拓展中、東通道,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沿江鐵路,推進沿江港口合作,無縫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推進開放&&建設。加速川渝兩地自貿區協同發展,推動金融、科技、人才、醫療、貿易、數字經濟多領域高水平合作和對外開放,推進貿易體制改革,提高對外貿易和金融服務效率。以重慶兩江新區和成都天府新區為重點,推進成渝兩地對外開放重點項目建設,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化各個領域國際交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外開放品牌,推動西部地區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

  加強國內區域協調發展。向西向北,加強與關中平原、蘭州—西寧—烏魯木齊等城市群合作。向南加強和深化與黔中、滇中、北部灣城市群協調發展、優勢互補,提高區域協調發展規模及效率。向東,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提高區域之間貨物、技術、信息互聯互通、互相牽引的能力及效率,加強産業合作園區建設,提高資本、項目、技術、人才等配置效率。

  營造高效有序的營商環境。努力打破區域之間各種制度性藩籬,共建統一市場和競爭標準,促進生産要素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循環暢通,持續提高區域全要素生産率。全面推進外商投資准入前的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區域內部“一網通辦”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執法聯動機制,確保區域經濟循環暢通安全發展。

  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引導、鼓勵私營經濟發展,構建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體。因地制宜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緩解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困難,增加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力度,解決好私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川渝兩地改革開放的活力及韌勁。

  (作者係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重慶大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國家級特聘教授)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804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