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山區新泗路獲評“最美鄉村路”,“公路+旅游”效應正推動沿線旅游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市交通委供圖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近年來,房山區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同時發揮“公路+”模式帶動作用,為沿線紅色精神傳承、生態環境改善、鄉村産業振興、文明村鎮創建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房山區新泗路起點興陽線新街村,途經黃山店村、黃元井村等,終點泗馬溝村,全長14.14公里。道路穿行於青山碧水之間,串聯起8個古村落,沿途的紅色文化、自然生態、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豐富。2022年,房山區新泗路獲評本市“最美鄉村路”。
近幾年,房山區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為紐帶,對區域內各類生態、文化、歷史資源統籌安排布局,聯動開發路側村莊優勢資源。目前,新泗路周邊鄉村産業日益壯大,鄉村發展再上新&階。黃山店村借力紅葉資源,把多年撂荒的“坡峰嶺”作為鄉村旅游産業開發的突破口,開發建設了坡峰嶺景區,累計舉辦十一屆“周口店·幽嵐山紅葉節”和四屆“黃櫨花節”,日接待游客上萬人次,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累計完成100個精品民宿小院改造,55個院落已投入運營,先後引進了烘焙、芳香理療等新型民宿業態,形成姥姥家、桃葉谷、黃櫨花開等一批民宿品牌,將農村鄉土氣息與現代都市生活多元融合。泗馬溝村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産業,累計種植金銀花、黃芪、板藍根等藥用植物30多個品種共200余畝。拴馬莊村積極推動特色農業種植,年産優質國光蘋果5萬餘斤。
隨着鄉村旅游的發展,公路周邊的生態也得到了修復與改善。截至2022年,累計完成百萬畝造林任務4536畝,森林健康經營2.433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4900畝,礦山修復1850畝,完成夾括河水毀治理工程,着力打造貫穿新泗路的“綠色水廊”。
此外,公路還發揮起脫貧致富的功能,實現村民共同富裕。為建設高素質隊伍,提升村民就業率,積極推進鄉村公路養護員、生態管護員、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和生態保護,累計培育和安排各類本土人才280餘人。圍繞打造精品民宿,加強民宿管家、鄉村廚師等實用人才建設,深入開展“大廚下鄉”活動,舉辦北京市首屆“鄉村廚神”大賽,為示範區配備民宿管家58人。目前,黃山店村民實現100%就業。
房山區鄉村公路路線多、里程長、分佈廣,但技術等級較低、窄路佔比較大。近幾年,房山區實施了284公里道路大修工程,根據實際需求因地制宜,採取了道路整體加寬、局部加寬、設置錯車道等多種形式,對106公里道路實施窄路加寬,提升了鄉村公路通行的安全性、便捷性。
自2020年開展“美麗鄉村路”創建活動以來,房山區共創建28條“美麗鄉村路”共計102公里。張坊鎮採摘觀光大道、十渡鎮東太平路、史家營鄉百草畔路、百瑞谷路、霞雲嶺鄉四馬&村路、周口店鎮新泗路等6條公路獲評市級“最美鄉村路”。(記者 李博)
-
北京市房山區“公路+”模式帶動鄉村振興
房山區新泗路獲評“最美鄉村路”,“公路+旅游”效應正推動沿線旅游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張坊鎮採摘觀光大道、十渡鎮東太平路、史家營鄉百草畔路、百瑞谷路、霞雲嶺鄉四馬&村路、周口店鎮新泗路等6條公路獲評市級“最美鄉村路”。
-
北京市優化組建11個創新團隊致力現代農業技術升級
着力建設以農産品為單元、以産業為主線,從産地到餐桌、從生産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十三五”期間,北京農業創新團隊累計産出成果8597項,帶動農戶17.2萬人次,實現農戶增收19.6億元。
-
實景三維繫統——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已基本完成中軸線遺産核心區5.9平方公里範圍的三維實景建設,最終形成的實景三維中軸線將為中軸線遺産要素的監測和管理、保護與利用提供完整的空間數據底座。
-
“夜校”開到工地項目上!“按需點菜”開展技能培訓
據介紹,從今年3月起,該項目長期開展的工友培訓以農民工夜校的形式正式揭牌。
-
北京2023年積分落戶4月13日啟動申報 規模6000人
年度積分落戶主體工作共計96個自然日,經公示取得落戶資格的申請人可辦理落戶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