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一九九號院”內部景觀。

“古道斯存”內部景觀,其將模式口的歷史文化民俗陳列館和一家咖啡館結合到一起。
在模式口村,歷史底蘊與生活氣息共存。古樸乾淨的街道兩旁是青磚灰瓦的傳統民居,咖啡館、餐館、非遺文創館等點綴其間。
在這裡,歷史文化融入了生活。過街樓遺址前行人穿梭,當游客攔下一位拎着菜籃的居民,這位老街坊可以不假思索地講出過街樓的歷史故事,附帶告訴游客,這條街區裏的法海寺、承恩寺、田義墓等古跡的相關信息。
模式口村是北京市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近年來,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對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大量的保護性修繕改造,使得老街舊貌換新顏。這巨量的工作是如何落地的?金頂街街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搭建“老街坊議事廳”、懇談會等平台,組織開展主題黨課等活動,堅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辦”,讓居民力量成為街區更新的有力保障。
老街舊貌換新顏 吸引游客也方便生活
模式口村位於石景山區的中部,在金頂街街道轄區內。這裡有豐富的歷史古跡、獨特的傳統民居、完整的村落形態。2002年,模式口村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居民張桂萍今年60歲,一直住在模式口村,閒暇時喜歡給游客講解模式口的歷史。“我小時候常去法海寺那兒玩,現在做了志願者,知道的歷史故事就更多了。別人問我這條古街是怎麼回事,我就可以講——古街全長1500米,好似一條九曲盤龍靜臥,而法海寺有‘五絕’……”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為宣傳京西古道文化,把模式口的歷史故事傳播給五湖四海的游客,街道召集志願服務隊伍骨幹,於2022年3月成立了“模式口駝鈴古道志願講解團”。目前隊伍已從最初的20人,擴展到了60人,成員涵蓋老、中、青、少各年齡段,經常組織講解活動。
張桂萍介紹,模式口村歷史積澱深厚,有法海寺和承恩寺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田義墓和第四紀冰川館兩處市級文保單位。區級文保單位及普查登記文物17處,有價值院落37處。法海寺的畫工、承恩寺的地工、田義墓的石工,高度概括了模式口村3座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的基本特色。
這裡不光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旅游打卡地,還是張桂萍等居民們日常生活的地方。
“以前過街樓附近有私搭亂建,各種車輛亂停亂放。後來經過區政府治理,才變成了現在乾淨、古色古香的街道,吸引了很多游客。而且我們生活也方便了,一出門就能買到菜。”張桂萍説,曾經去法海寺早市買菜,那裏的馬路常被各類攤位搶佔,交通很不方便。後來,模式口村對沿街房屋進行修繕、改造後,再作為小店舖對外招商,於是售賣水果、蔬菜的攤主都有了店面,交通順暢了,街貌也更乾淨整潔了。
時間拉回到2016年,當時石景山區委、區政府全面啟動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修繕改造工作,對道路、電力、排水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2020年,石景山再次集中改造了多項市政惠民設施,升級了多處市民文化休閒空間,打造了多處文化展館,營造了多組商業文化體驗院落。
古院落保護更新 街區多業態重現活力
張桂萍發覺,近幾年,路邊餐館、書店、咖啡館、酒吧等業態多了起來,整條老街有了全新的活力。
李琪對這些變化知道得更為清晰,她是北京泰福恒公司模式口項目運維管理中心的副總經理,2020年,泰福恒公司得到授權,開始對模式口街道環境進行設計管理。“境·一九九號院”即是街區老舊院子改造的典型案例。
李琪介紹,模式口街區院落的更新是以複合業態為主的,例如“境·一九九號院”,既有對古院落的保護修繕,也有改建創新的部分。“這個院子最外面臨街的部分是水吧,再往裏走,一進的院子是酒吧,二進的院子是民宿。”她介紹,改造前,院內空間遺留了大量違建,安全隱患突出,更新改造注重恢復兩進式京西四合院的建築格局,保留了有價值的原老北房及傳統老門道,改造完善基礎設施,打造集網紅水吧、院落式酒吧、小型沙龍發布、各類論壇活動、淺山區精品民宿體驗於一體的精品文化院落。“通過對老舊院落的有機更新和活化利用,創新特色精品文化院落消費業態,彌補區域商業服務空白,為區域商業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整條街上,像“境·一九九號院”這樣的改造案例有很多。“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除了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商業和休閒的體驗業態,還利用既有的歷史遺跡,做一些文化展覽展示,整體的發展方向是這樣。”李琪&&。
離開“境·一九九號院”,步行幾分鐘就到了“古道斯存”。李琪介紹,“古道斯存”的經營模式,是將模式口的歷史文化民俗陳列館和一家咖啡館結合到一起。“這裡之前是西老爺廟,後來是周邊居民承包用於經營藥店的地方。現在,這裡被用於展示模式口地區眾多特色文物景點和京西特色民俗,成為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閒消費及文化欣賞體驗的空間。咖啡館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到這裡。”
整條街上,不光有咖啡館、酒吧、民宿等新業態,也有不少老字號商店,售賣具有模式口特色的産品、工藝品以及食品,打造模式口特色品牌。“我們這最‘紅’的就是炸糕和煎餅。周六日得排上一個小時才能買到,好多人都到這裡來買,還是原來的老店舖在賣,便宜又好吃。”張桂萍説。
老街坊議事機制 激發居民的內在熱情
將一個完整村落改建為生活與商業旅游並存的歷史文化街區,需要在文物保護、環境整治、民生改善等方面做大量工作。這巨量的工作是如何落地的?新措施又該與居民如何磨合?
金頂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馬斌介紹,街道治理涉及的方面較多,需要聽取多方面的需求,老街坊們最有發言權,“他們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對街道治理很有熱情,街道的改造更新本就是大家家門口的事,居民們自然很願意參與進來,也願意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馬斌介紹,金頂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文物保護是核心,環境整治是前提,有機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點,業態提升是關鍵”的指導原則,“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街區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成立黨支部和黨員先鋒隊,設立‘人人行’志願先鋒崗,通過老街坊議事機制,聽取民意、解決訴求來推動工作,讓居民力量成為街區更新的有力保障。”馬斌説。
11月17日上午,居民肖文燕參加了當天的“老街坊議事廳”,一同參與討論的還有其他幾位老街坊,以及社區居委會和轄區單位的代表。模式口村社區會議室是“老街坊議事廳”的舉辦場地,在這裡,居民、居委會、物業、民警等代表坐下來,就遇到的問題共同商討解決方法。居民可以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居委會可以對疫情防控、環境整治方案等進行解釋説明,或者倡導垃圾分類、文明養犬,動員老街坊們行動起來。
模式口村社區黨務工作者任媛介紹,社區定期召開黨建協調會議,搭建“老街坊議事廳”、懇談會等平台,組織開展主題黨課、主題宣講、非遺手工製作等活動,激發居民對街區的內在熱情。在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這裡通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實現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在居民的參與支持下,這裡正成為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發展的新典範。(記者 王景曦)
-
在軌遙感衛星200余顆 我國已構建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骨幹網
在此背景下,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台正式開通,旨在構建國家級、綜合性遙感資源共享與應用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共建共用共享。
-
“國聘行動”第四季啟動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白瀛)“國聘行動”第四季大型融媒體招聘活動22日啟動。
-
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怎麼建?易會滿提出三道“思考題”和五個原則
新華社記者陳鐘昊 攝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哪些具體問題需要解決,怎麼解決。
-
三部門:對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情況實施年度監測評價
在“建立工作機制,落實支持政策”方面,應建立市縣人民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工作機制;建立與稅務部門的聯動機制,確保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經營單位憑項目認定書,落實住房租賃房産稅稅收優惠政策。
-
銀保監會明確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通知規定了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基本要求,明確主要選擇資本實力較強、經營較為規範的公司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