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2022-11-23 10:18:59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數以億計農村人口通過就業、就學等方式轉入城鎮,融入當地成為新市民。  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聚焦新市民群體,於11月22日舉辦“金融精準服務新市民,奮進共同富裕新征程”主題論壇,與會嘉賓就如何讓新市民群體感受到精準的、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展開熱烈討論。

  “新市民金融服務需要持續用力”

  不會使用網上銀行?信用記錄不足難以獲得貸款?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面臨人身傷害風險和失業風險怎麼辦?如今,滿足新市民群體的金融需求,已經成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舉措。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銀保監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孫祁祥認為,相對老市民而言,新市民這一龐大群體在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面臨的風險更為突出,風險保障更為不足。

  今年3月,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通知印發以來,各地細化了具體落地舉措,金融機構積極推出專屬産品。

  “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金融服務仍處於探索實踐階段,新市民群體的廣泛性、差異性決定了新市民金融服務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肖遠企説。

  11月21日在北京金融大街附近拍攝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標識。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讓金融服務在新市民中“看得見,摸得着”

  如何能夠讓金融産品供給在新市民群體中“看得見,摸得着”,使得普惠金融有效、精準地觸達每一個個體?

  在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毅看來,新市民從故鄉來到城鎮的一件重要大事,就是住房購房的安居需求。今年5月農行推出了保障性住房租賃貸款專項産品,目前已經完成貸款審批超過80億元。同時農行還加大對農民安居貸這一特色産品的推廣力度,目前已累計投放7952億元,共惠及200多萬名進城購房的農村轉移人口。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副總裁於澤認為,新市民群體進入城市,遠離家鄉親友,缺乏社會網絡支持,工作流動性大,整體收入水平不高,通過傳統渠道獲取金融服務的難度大。目前人保財險面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創業主體,針對餐飲、零售、批發、住宿等新市民創業集中行業,推出了創業保組合保險産品,進一步強化新市民創業就業風險保障。

  在北京,解決新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正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林撫生説,北京市高度重視首都800多萬新市民的服務保障工作,及時&&一系列金融政策。“北京市已經將新市民中人數較多的畢業大學生、創業人員、農民工和快遞員,作為重要服務群體率先發力,從支付結算、資金需求、生活保障、人身安全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同時引導、動員金融機構依託新市民生産生活新場景,豐富新市民專屬金融産品供給。”他説。

  11月21日拍攝的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參會者。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進一步滿足新市民金融需求

  進一步滿足新市民金融需求,讓新市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是論壇與會嘉賓的共識。

  肖遠企認為,新市民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涉及行業廣,金融機構要深入新市民所處的行業、企業和人群,了解他們在就業、創業、住房、醫療、教育和養老等方面遇到的難題和訴求。同時,要善於創造新市民金融需求,一些新市民對金融産品了解不多,金融部門要多加宣傳,增加供給,豐富品種,提供多樣化選擇,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為新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多位嘉賓提到,大量新市民群體個人信用信息不足,難以獲取金融資源支持。張毅&&,建立數據互聯共享,可以同時打破地域、行業間的數據壁壘,集中整合新市民社保、醫保、消費、住房、信貸等方面的信息,繪製更為立體的數據畫像,用於積累信用記錄、實現信用增值,是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的堅實的數據基礎。

  談及如何讓新市民真正感到公平、融入城鎮,張毅提出,金融機構既要做好資金融通、産品服務等物質層面的支持,也要關心關注他們在精神層面與城鎮生活的互動和融合。

  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認為,應充分結合新市民群體特點,引導新市民理性投資消費,增強風險防護意識和抵禦能力,通過有溫度的服務,讓新市民感受城市新生活的溫暖。“我也倡議所有的金融機構做好新市民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好新市民的錢袋子,讓新市民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他説。(記者劉羽佳、郭宇靖)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懿瑾
北京要聞
天鵝遨游燕山深處
天鵝遨游燕山深處
北京深山裏的尋豹人
北京深山裏的尋豹人
冬雨之中游故宮
冬雨之中游故宮
改造老舊小區 增加居民幸福感
改造老舊小區 增加居民幸福感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545711291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