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0時至15時,本市新增本土感染者170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156例、社會面篩查人員14例。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當前新增病例和疫情涉及區域持續增加,呈現多點發展態勢,要堅持科學精準,以快制快處置突發疫情,嚴防疫情外溢擴散。他提醒市民,疫情期間減少非必要外出。
當前,本市新增病例和疫情涉及區域持續增加,呈現多點發展態勢,多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建築工地、快遞物流、餐飲機構、養老院、學校、賓館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13日0時至15時,本市新增本土感染者中,朝陽區59例,通州區20例,東城區、海淀區各14例,昌平區、大興區各13例,豐台區12例,順義區9例,西城區8例,門頭溝區4例,房山區2例,石景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各1例;普通型1例、輕型97例、無症狀感染者72例。
朝陽區副區長孟銳&&,該區針對新發病例精準劃分風險區,新劃定多個高風險區,並經研判陸續解除了高中風險區83個。“當前,朝陽區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解除管控人員要繼續嚴格落實社區(村)卡口管理,主動測溫掃碼、主動出示核酸陰性證明,主動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防範風險。”
昌平區副區長白琳介紹,該區保持8小時應急處置機制高效運轉,按照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積極穩妥做好風險人員管控、風險區域管理。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説,要動態優化完善進返京防疫管理政策,暢通救濟渠道,提高辦理時效。對就醫、通勤、學生、貨運司機等,堅持“一事一議”“有效救濟”,最大限度暢通就醫渠道、提升通勤效率、保障市場供應。繼續進行滯留京外人員專項救濟,開展常態化救濟工作,梳理京外風險縣域旅居史人員情況,動態更新常住人口信息庫。及時受理市民12345微信公眾號、熱線電話進返京申訴,及時核驗相關風險,確保輸入性風險防控更加精準到位。
本市要加強城鄉結合部、人口倒挂村居等防疫管理,嚴格落實村口卡口掃碼測溫、登記、查驗核酸陰性證明等防控措施,各社區(村)、物業部門等相關單位要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加強人員&&管理,把好門、看好人、掃好碼、登好記,落實好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要做好市場商超、公共交通、酒店民宿、文娛健身等公共場所疫情防控工作,強化人員管理,堅持掃碼測溫、查驗核酸陰性證明、規範科學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所有經營場所一店一碼,安排專人對所有進入人員掃碼測溫、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做好場地環境消殺和衞生保潔,公共衞生間、電梯、食堂等重點公共區域應專人負責,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加強督導檢查。要加強社會面風險人員和風險點位排查管控,尤其是人員密集場所要做好區域內防疫管理,督促在校學生、工作人員、臨時用工人員和服務保障人員遵守各項防疫規定,減少聚集性活動,按規定核酸檢測、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等相關症狀,及時報告,到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排查。
市疾控建議,疫情期間,市民減少非必要外出,不去風險區域,不聚餐、不聚會,少走親訪友,少參加宴請宴會,非必要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核酸檢測時要服從現場安排,有序排隊,正確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不聚集、不扎堆、少交談,檢測後戴好口罩立即離開,做好手衞生。(記者 孫樂琪 劉蘇雅)
(原標題:多起聚集性疫情涉及人員密集場所,市疾控提醒——疫情期間減少非必要外出)
-
北京市疾控提醒:疫情期間減少非必要外出
-
百餘選手參與競逐中軸線文化傳播達人
-
北京深山裏的尋豹人
11月9日一早,科研監測科科長趙明騰便帶領同事們深入原始森林,踏上一段“尋豹”之路。
-
一場雨讓密雲水庫“暢飲”3個昆明湖
一場冬雨讓密雲水庫蓄水量增加630萬立方米,相當於“暢飲”了3個昆明湖的水量。近兩年,隨着蓄水量的增加,密雲水庫生態環境穩步改善,野生鳥類明顯增多,截至目前已記錄到228種。
-
供熱管家“包乾”到戶服務居民
昨天,本市提前啟動正式供暖。按照要求,居民室溫要達到18℃的標準。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供熱辦了解到,2022—2023年採暖季,本市城鎮地區供熱面積預計達9.33億平方米,其中居民供熱面積6.57億平方米,城鎮地區基本實現清潔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