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6日電“努力去探索一些好戲”——紀念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學術論壇掠影
新華社記者楊淑君
紀念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學術論壇15日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舉行,來自文學界、戲劇界等的25位專家學者代表匯聚一堂,共同為新時代北京人藝的發展建言獻策。

紀念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學術論壇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舉行。(北京人藝供圖 李春光攝)
本次論壇分為“作家與劇院”“經典與時代”“劇場與城市”三個主題,更加強調議題的當下性、前瞻性和建設性。
北京人藝院長任鳴&&,70年對於北京人藝來説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召開這次學術論壇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讓北京人藝打開視野,廣納良言,凝聚新的共識,謀求新的發展。
“經典的誕生需要紮實,需要有根基,需要真正走到生活當中去。”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征&&,經典與時代緊密相連,北京人藝的《茶館》《雷雨》等劇目都誕生在特定的時代,經過時間的檢驗,在今天仍然能夠在舞&産生對當代社會的折射,從而成了經典。“我們也在努力去探索一些好戲,而時間會考驗其最終能否成為經典。”
“每當演出落幕,觀眾紛紛起立鼓掌。我總會為之動容,甚至落淚,這不僅僅是對創作者勞動最好的回報,同時洋溢着一種戲劇藝術的崇高。”劇作家、北京人藝編劇郭啟宏説。
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鄒紅看來,戲劇經典必須以成功的文學劇本為基礎,必須有獨到的戲劇藝術的表現形式,必須受到時間的判定。“經典是劇院的名片,是一個劇院的藝術個性、藝術追求等的體現。劇院又是孕育經典的沃土,是孕育經典成長的搖籃。”鄒紅説。
今年是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北京人藝推出了劇本朗讀、經典劇目放送及導賞、向戲劇致敬——北京人藝建院70周年紀念演出、線上直播《茶館》等一系列院慶活動,與觀眾共同見證北京人藝70年來的傳承與創新。
-
高峰時段交通控制在輕度擁堵以內
-
首都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在新發地市場,西瓜和花生正大量上市。
-
公共場所開展防疫大檢查
昨天,石景山區古城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安全生産檢查隊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社會面疫情風險大排查專項行動。
-
京雄高速等重點項目“加速度”復工
京雄高速六環至市界段路面鋪油施工現場。
-
又是一年畢業季,求職防騙小錦囊一定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