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網課“母慈子孝”,一上網課“雞飛狗跳”?
居家學習期間
如何解決孩子情緒低落
學習缺乏專注力、總是拖延等問題?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
因擔心“學不好”“考不好”而産生的焦慮和恐慌?
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增多
如何實現高質量陪伴,融洽親子關係?
心理專家和校長老師們的這些建議
幫你守護居家期間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場景一:
沒有自控力,又怕被同學“彎道超車”,真焦慮!

北京中學副校長劉乃忠: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學校要科學安排線上教學,針對學生需求設計高質量網課。比如小學生自主性不強,需要教師給予更為細緻的指導,初中生則採取上午直播、下午自主學習探究的模式。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心理教師郭麗娜:要幫助孩子們弄清楚學業壓力的具體來源,分辨學業壓力增大的原因是線上學習模式轉變不適應,還是原本學科知識不紮實,或是由於對未來擔憂、對目標設定的過高等;然後積極挖掘自我內心和外部資源,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場景二:
沒有同伴,居家期間好孤獨、好寂寞……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副校長鄭菊:居家期間感到孤獨寂寞,首先要引導孩子們接納這種情緒狀態,讓他們明白,這些感受是正常的。同時,學校要設計豐富多元的活動來充實孩子們的居家生活。比如,通過開展“快樂談心會”,幫大家建立同伴互動的&&,或者通過説一説、寫一寫、畫一畫等方式,將自己“宅家”的感受表達出來,減輕孩子的孤獨感,增進彼此的情誼。家長也要關注孩子的需求,通過親子閱讀、親子運動、親子美食等活動,幫助孩子增進親子和諧,減少孤獨感。
北京匯文中學朝陽垂楊柳分校心理團隊:網課期間,教師可以設計學生互動環節,以小組討論、小組任務等形式,貼近原始的課堂教學氛圍。在課餘時間,孩子們可以在線上一起讀書、一起聽歌、一起觀影等。此外,還可以增加與其他生命的連接,緩解孤獨感。例如親手培育一些花草,每天觀察記錄它們生長的過程;與寵物聊天、玩耍等。
場景三:
家長“全天候”“無死角”監督,我們壓力太大啦!

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范滕滕:有些父母以“愛的名義”全天候監督孩子,這反映了父母內心的焦慮。兒童居家學習期間,家長與孩子要“親密有間”,既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也要注意保持適度的“邊界感”,幫助孩子營造相對獨立的學習環境。
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附屬小學副校長趙海娟:首先父母要調整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從內心真正相信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多聽少説、充分共情。在操作上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計劃並明確哪些由孩子獨立完成,哪些需要父母協助,父母的心態要從“保姆”轉變成“教練”。
北京市第十七中學心理教師席蓉蓉:一方面,學校和老師精心備課,保證學習質量,讓家長對學習效果放心。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家長&&,幫助家長改變教育方式,緩解孩子心理壓力。
場景四:
晚上睡不着、早晨醒不了,每天都感覺好累……

清華附中朝陽學校心理教師張慧芳:生活環境和節奏發生變化,必然帶來學生作息發生較大變化,長時間觀看電子産品,對情緒也會帶來很大影響。建議學校科學制定課表,盡可能減少電子産品的用眼負擔,學生增加戶外體育鍛煉時間有助於緩解失眠焦慮情緒。
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和平街分校心理教師張楠:小學生正在快速生長期,作息不規律很容易導致身體疲倦,出現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着的問題。建議同學們白天即使再困也不要長時間午休,晚上睡前不要看手機等電子産品。睡前喝點溫牛奶,想象自己在海邊等舒心的場景,只要堅持一定會改善。
記者: 趙琬微 胡浩
漫畫作者:北京六十五中學高二學生徐詩雯
-
疫情之下,N招幫孩子護航居家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家長&&,幫助家長改變教育方式,緩解孩子心理壓力。
-
拍案·民法“典”亮生活|“無囑”遺産誰來管?這些案例值得關注
近日,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的一件案件引發廣大網友討論。
-
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穩定
在1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丁劍華介紹,據監測,北京市近期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充足、供應穩定、交易正常,肉蛋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價格總體呈下降態勢。
-
靜待5.4萬高考生進考場 18個考區各考點準備就緒
北京東直門中學考點,老師正在展示考場配備的防疫物品箱,箱內配備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品。“為了防止人員聚集,考點入口兩側50米內,家長不可以進入,我們設置了兩條考生通道,考生憑藉打印的臨時准考證,測溫後有序排隊進入。
-
6月1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本土11+3,涉三區
端午節將至,各類景區、景點、公園繼續堅持限流、預約、錯峰、測溫、驗碼、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防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