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北京市文旅局制定、市疾控中心發布了新版《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美術館防控指引》,要求觀眾進場館參觀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美術館安排專人提醒觀眾正確佩戴口罩。
美術館要對每次所有進入人員(含觀眾、來訪人員和場館全口徑員工),逐人測溫、掃碼驗碼並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拒絕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寶掃碼驗碼的、體溫異常的、健康碼異常的、不能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人員,禁止進入場館,並做好解釋和引導工作。
美術館應做好開放公告公示,明確開放時間、預約方式、服務項目、入場須知等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向公眾發布,嚴格執行實名預約制度。
美術館應在接待窗口、等待區、&&場通道等設置“一米線”,提醒觀眾保持安全距離。觀眾進場館參觀期間應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等級口罩。美術館應安排專人做好現場管理,提醒觀眾正確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
觀眾在展廳內不得飲食,倡導觀眾不在展廳以外的其他室內場所飲食。如確需飲食,飲食者應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美術館應加強巡查管理。
美術館應當設立臨時隔離觀察室,發現觀眾或員工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的,及時在臨時隔離觀察室進行隔離,按防疫要求和規定及時就醫排查。
指引全文
根據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以“快、嚴、準、實、細”的防控要求,全面做好我市美術館的疫情防控工作,特製定本指引。
一、總體原則
(一)堅持常態防控。要繼續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松勁心態,慎終如始、再接再厲,抓緊抓實抓細美術館常態化疫情防控,特別是要提前做好疫情防範應對工作。
(二)堅持科學防控。在堅持常態防控、有序開放、預約限流,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和各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科學動態調整美術館防控策略和措施。
(三)堅持精準防控。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原則上不對全轄區、全行業實行“一刀切”。
(四)堅持屬地防控。各區應遵照國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規定,制定新冠疫情防控方案及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政策,完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應急機制,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工作進行督促檢查。
二、基本要求
(一)嚴格履行主體責任。美術館應成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美術館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建立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制,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及時妥善處置。場館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嚴格履行責任,嚴格管理,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二)制定應急預案。要制定《美術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各崗位職責並組織開展演練。一旦發現疫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防控應急處置工作。
(三)嚴格美術館防控管理。落實“分區分級動態實施全市社會面防控措施”要求,美術館應按照所在區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按照“限量、預約、錯峰”的總體要求,合理設置接待上限,嚴格落實預約制度,對入場公眾數量進行總量控制和動態調控。
(四)嚴格常態化防控措施。美術館應嚴格落實測溫、掃碼驗碼、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環境通風、消毒消殺、設立臨時隔離觀察室(場所)、備足防疫物資、全口徑員工核酸檢測與健康監測、全口徑員工全程疫苗接種和加強免疫接種、建立全口徑員工出京和返京報備制度等系列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五)嚴格執行防控政策。美術館要根據疫情防控風險等級和應急響應級別調整情況,按照屬地黨委、政府要求,科學動態調整開放時間和項目,並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防控風險等級調整為中高風險區域的,應主動關閉場館,暫停舉辦各類文化活動。
三、防控措施
(一)場館防控
1.落實場館主體責任。美術館要掌握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處置流程和要求,有防護指南,有防控制度和責任人,有防護物資設備(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有隔離場所和轉運工作安排。
2.加強消毒清潔。對公共區域(如大廳、展廳、培訓教室、食堂、樓梯間和衞生間等)、辦公區域(如辦公室、會議室等)及電子觸摸屏、門把手、電梯按鈕、服裝器具等高頻接觸的設施設備進行定時消毒,做到消毒全覆蓋,不留死角空白,並做好記錄,合理設置“已消毒”公示牌。保持場館內清潔衞生,産生的垃圾做到“日産日清”,清運過程中應採取密閉化運輸。
3.配備足夠的口罩(含N95或KN95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劑等消毒防護用品。公用衞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有條件的可在電梯口、售票處和服務台等處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保證監控設備正常運轉。
4.確保有效通風換氣。首選自然通風,如使用集中空調,開啟前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新風口和排風口是否保持一定距離;運行過程中以最大新風量運行,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5.做好入場檢測登記,嚴格門崗管控。設立體溫檢測點,安排專人值守,對每次所有進入美術館(含觀眾、來訪人員和場館全口徑員工),逐人測溫、北京健康寶掃碼驗碼並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對於拒絕接受體溫檢測和健康寶掃碼驗碼的、體溫異常的(發熱的)、北京健康碼異常的(非綠碼的),不能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禁止進入場館,並做好解釋和引導工作。要引導觀眾分散進場、離場,避免人員瞬時擁堵聚集。要注重入場個人信息安全,嚴防外泄。
6.暫停堂食服務。員工食堂及場館內餐飲經營單位暫停堂食(視疫情情況恢復堂食)。
7.加強防控宣傳。在顯著位置通過海報、滾動電子屏、告示牌和宣傳欄等加強疫情防控及相關健康知識宣傳。
8.當出現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時,應立即關閉場所,並在屬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殺,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經衞生學評價合格後方可重新啟用。
9.嚴格報告轉運管理,強化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美術館應當設立臨時隔離觀察室(隔離觀察區),發現觀眾或員工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的,應及時在臨時隔離觀察室(隔離觀察區)進行隔離,由美術館督促協助發熱人員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按防疫要求和規定及時就醫排查。
(二)公眾防護
1.美術館應做好開放公告公示工作,明確開放時間、預約方式、服務項目、入場須知等有關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向公眾發布。嚴格執行實名預約、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實名登記、人流控制等制度。
2.在場館入口處應設置“傳統通道”並進行提示和引導無法提供北京健康寶健康狀態但符合有關年齡標準的老年人(兒童),出示其本人身份證件或提供身份證號碼,由有關工作人員通過“老幼健康碼助查詢”等功能助查獲取健康寶狀態及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對其測溫。
3.保持安全距離。在接待窗口、等待區、&&場通道等設置“一米線”,提醒觀眾保持安全距離。觀眾進場館參觀期間應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等級口罩,確保口罩蓋住口鼻和下巴,鼻夾要壓實。
4.要求觀眾在展廳內不得飲食,倡導消費者不在展廳以外的其他室內場所飲食,如確需飲食,飲食者應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美術館應加強巡查管理。
5.加強現場管理。美術館應安排專人做好現場管理,提醒觀眾正確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
(三)員工管理
1.建立全口徑員工常態化基礎信息&賬。全口徑員工含各類小時工、短工、臨時工、實習生、外聘、外包、勞務派遣、保安、保潔、保障人員以及對外合作出租經營區域的工作人員等。基礎信息&賬要包括人員名單、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健康狀態、&&境、進出京等信息。
2.崗前培訓上崗。所有一線崗位上崗人員需經過崗前個人防護、消毒程序、測溫登記、通風換氣、異常處置流程、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強化員工健康教育培訓,員工應熟練掌握七步洗手法。
3.做好員工防護。員工在崗期間嚴格按照最新版《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相關要求規範佩戴口罩(直接服務崗位員工戴N95或KN95口罩)。
4.嚴格員工日常管理。要求員工壓實個人防疫責任、壓緊個人報告責任、落實社會防疫責任,建立員工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對員工進行體溫監測,每日上崗前需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要求員工在工作期間加強個人健康防護,保持個人衞生、規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落實員工不扎堆聊天、不相互串崗、不集中就餐規定,員工用餐採用分時段就餐和分餐制。做好各類來訪人員登記,確保“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對於員工居住在集體宿舍、群租房、員工日常通勤以及在外合租的,均應加強日常監管,要求員工嚴格執行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到少外出、少聚集、少聚會、少聚餐、少到人群密集場所、盡量避免前往涉疫地區,有效降低員工流動性。疫苗接種要“應接盡接”,核酸檢測要“應檢盡檢”。做好個人及同住人員健康防護,員工一旦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咳痰、咽痛、腹瀉、味覺異常、嗅覺異常、鼻塞、結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須立即報告,並按防疫要求主動就醫排查,不“帶病上崗”。請假、缺勤、新入職員工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上崗。場所所在地區出現疫情後,要按屬地防疫要求,員工配合做好集中隔離、居家隔離或居家辦公。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確需到崗員工“兩點一線”工作生活,實行封閉管理,最大限度減少社會面接觸。
5.嚴格員工離京報備。當前提倡非必要不出京,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全口徑員工離京報備制度,全口徑員工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14日內有1例及以上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外省市所在縣(市、區、旗)或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縣、市、區旅居史、14日內有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旅居史的全口徑員工,要按疫情防控要求及時報告並按規定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對發現的漏報漏查問題要嚴肅追責。
6.健全常態化核酸篩查機制。美術館要提醒督促其全口徑員工按要求及時參加全市重點區和屬地開展的區域核酸篩查;提醒督促其嚴格按北京市防疫政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核酸檢測(如進返京人員在抵京24小時後72小時內、14日內有購買“四類”藥和出現發熱等“十一類”症狀到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就診須在72小時內進行1次核酸檢測等);提醒監督其全口徑員工嚴格執行行業常態化定期核酸檢測要求,及時對全體員工進行核酸檢測,冷鏈從業人員及同住人員每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場館內餐飲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每5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其他工作人員均需每週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要配合屬地按防疫規定對全口徑員工進行抗原檢測,加強抗原檢測與核酸檢測的相互補充和有效銜接,進一步提高“早發現”能力。
7.加強對戴口罩情況巡查。美術館須設置疫情防控巡視員,及時提醒勸誡所有進入場館的人員在公共區域活動時須全程規範佩戴口罩。
四、做好線上線下公共文化服務
各級美術館要在加強疫情防控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形式多樣、規模適當的藝術普及展覽展示等線下服務,嚴格遵守疫情防控動態調控機制,確保正常舉辦的文化活動防疫安全、規範有序。不斷加強展覽數字文化內容更新,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等平台,積極推送更多優質數字文化資源,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五、保障措施
(一)落實報告制度。嚴格報告轉運管理,強化疫情防控應急處置。發現員工、入館人員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的,應及時在臨時隔離觀察室(隔離觀察區)進行隔離,由各場館督促發熱人員嚴格做好個人防護,按防疫要求和規定及時到醫院進行診療。
(二)壓實各方責任。各區文化和旅游局應當在區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承擔部門責任,加強對美術館疫情防控指導,壓實場館主體責任,督促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
(三)加強督促檢查。各區文化和旅游局要加強對美術館疫情防控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問題及時做好督促整改,消除風險隱患,切實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
北京:進入美術館參觀期間須全程佩戴口罩
-
東四封控區解民需不過夜
21名封控組成員被劃分為數據工作組、熱線工作組、上門服務組等6個工作小組,全方位為居民服務。
-
豐&上千房産中介就地變身志願者
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從業人員就地變身志願者,服務範圍覆蓋300個社區,服務時長近2萬小時。
-
請留意老人小孩別任性
居家時間長了,部分居民有些松勁。疫情反復無常,現在可真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
-
防控提級 讓豐&靜下來
5月31日6時至6月5日6時(暫定),豐台區全域實行居家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