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區
當代MOMA小區為方便居民收快遞
物業“送件員”一天跑了上百趟

物業工作人員將小區大門口的快遞包裹轉運到各樓門。

物業工作人員正在給送到居民樓大堂的快遞包裹消毒。
“快遞不讓進小區了,讓大家去西門取。”5月21日下午,當代MOMA小區的居民張女士在業主微信群裏發出了這樣一條信息,隨後不少居民紛紛留言表達意見,“大家都去西門取快遞,人員聚集更增加風險了!”“物業保安能&&送嗎?”“能送到家門口嗎?”……對於居民的各種問題,小區物管會和物業公司共同商議後決定,從23日開始,物業公司派工作人員,統一將快遞送到各居民樓的大堂,原則上快遞不在大門口過夜,如有大件物品,可提前告知物業送上門。
“我們接到社區居委會的通知後,就開始安排給居民送快遞的事。”小區物業秩序維護部主管程獻龍告訴記者,他們專門製作了一個貨架,擺放在小區的西門,快遞小哥將送來的快遞統一碼放在貨架上,再由工作人員轉運到各樓門。考慮到小區每天的快遞量比較大,為了避免快遞堆積,在小區業主群公布送快遞時間為上午9點到11點一次,下午5點到7點一次。如果老人取件不方便,或者有大件物品,可提前告知本樓的管家,再由送件員送上門。
早上不到9點,物業公司的兩名送件員就開始轉移快遞,送件員王帥用一輛電動三輪車送件,他負責1號樓和7號樓等幾棟距離西門較遠的樓宇,“趁着天兒還不太熱,得抓緊時間送過去。”車廂裝滿快遞後,他騎上電動三輪車進了小區。和他一起送件的還有尚勇川,負責用手推平板車給靠近西門的幾棟樓宇送件,他告訴記者,手推車雖然裝的沒有三輪車多,但是只要拉滿一車就出發,來往的次數多,送件量也不少。快到中午時,兩人已經送了三百多件快遞。
在王帥和尚勇川轉運快遞的空當,每棟樓一層大堂的保安們也沒閒着,程獻龍介紹説:“按照快遞面單上的樓層信息,保安會按樓層將快遞分類後碼放整齊,業主下班後,按樓層就能找到自家的快遞。此外,給每件快遞外包裝進行消殺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驟。”
晚上8點31分,記者看到,位於西門口的貨架上已經空空如也,“我們把所有快遞送去各樓宇大堂分揀,運送超過600件,送件員跑了上百趟。”程獻龍説。(記者 楊曉斌)
-
北京堂食暫停 餐飲企業探索觸網發展新的路徑
鼓樓金記涮肉有自己傳承百年的牛羊肉鋪,一直是養老助殘便民點,主要以老北京銅鍋涮肉堂食為主,熟食檔口為輔。一旦堂食恢復正常運營,很多老字號商家很可能會放棄直播,把重點回歸到堂食上。
-
北京將試點統一醫保藥品支付標準 27種藥品納入
通知指出,納入試點的藥品在本市執行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原則上按通用名(含劑型)確定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本市所有定點醫藥機構,由醫保基金支付試點藥品費用時,均按此醫保支付標準執行。
-
"快遞小哥"在清華園"住校" 保障高校物流正常運轉
近期,因為北京高校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在清華配送快遞10年的趙安全已經“住校”一週多了。
-
超市菜場等社區公共場所 如何落實個人防護措施
超市、菜市場等公共場所相對密閉、人群聚集,存在較大的疫情傳播風險,是社區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以往多起疫情都是在這些場所傳播和感染的。採購後將使用過的口罩丟入專用垃圾桶,及時做好手消毒。
-
北京市紀委監委:對韻達快遞長陽分部聚集性疫情事件相關單位和個人問責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熊琳)24日,北京市紀委監委對韻達快遞長陽分部聚集性疫情事件中市郵政系統監管責任調查和問責情況予以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