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首席專家、宣武醫院河北醫院院長王玉平(右一)帶隊查房。
3月18日,石家莊的天空飄起了春雪,氣溫接近零攝氏度,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內卻暖意融融。望著窗外的片片雪花,來自石家莊讚皇縣的16歲小姑娘王與(化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幾年來,王與因腫瘤壓迫神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家人帶着她四處求醫,因腫瘤體積龐大位置特殊,始終未能得到有效治療。3月4日,王與在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接受了手術。
“王與的病例在全國範圍內都比較罕見。她的腫瘤特別大,手術切口長達60厘米,切出來的瘤子有一大碗。”宣武醫院河北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文華介紹,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菅鳳增的主持下,王與的手術很成功,術後半個月能下床走路,近日即可康復出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是“十四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等有關部門推行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第二批試點項目,於2021年6月正式獲批。醫院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作為輸出醫院,河北醫大一院作為依託醫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021年12月14日,20多名全國知名專家已入駐宣武醫院河北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正式投入運營。
北京集中了大量優質醫療資源,過去有了疑難雜症,河北人常常要往北京跑。異地就醫帶來諸多不便,也給北京醫療系統造成壓力。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投入運營至今,已累計接待來自全國27個省份的門診患者31298人次,住院患者2672人次。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投運2個多月後,醫院的神經疾病會診中心揭牌成立。這是河北省首個神經疾病會診中心,這裡將匯集國內神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讓更多河北患者就近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院長由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首席專家王玉平擔任。他介紹,神經系統疑難疾病較多,現代醫學技術發展迅猛,一個專家或一個團隊很難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務。神經疾病會診中心在北京神經內科會診中心和宣武醫院支持下成立,將利用遠程技術,組織全國頂級專家為疑難病患者進行診斷,提供權威診療方案。
與此同時,宣武醫院河北醫院二期工程正在進行開工建設前最後的籌備工作。新建項目總建築面積93500平方米,床位增至1022張,今年3月底開工,2024年年底前交付使用。
今年是宣武醫院河北醫院項目啟動的第一年,據了解,醫院將完善管理架構,加快學科建設頂層設計,在神經外科設立腦血管病、神經脊柱脊髓與外傷、神經腫瘤與功能、神外重症等亞專業,神經內科設立心身疾病、癲癇與睡眠、腦大血管病、腦小血管病與神經退行性疾病、認知障礙、感染與免疫、帕金森與運動障礙、眩暈、神內重症等亞專業,促進專業技術向精深發展。
“我們還將融合神經內科、外科和影像、心理、康復等科室,成立多學科協作的神經脊柱中心、癲癇中心、帕金森與運動障礙中心、腦血管病中心等四大中心,努力打造品牌與特色。”王玉平説。
同時,宣武醫院河北醫院也將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加快人才培養與引進,探索北京宣武醫院與河北醫大一院共同培養人才的新模式,為河北省培養一批醫療衞生人才。(記者 白波 通訊員 劉英志)
-
我國高校有了氫能本科專業
圖為華北電力大學主樓。
-
永定河北京門頭溝段迎接春季生態補水
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態補水已全面啟動,近日,在永定河三家店水利樞紐,工作人員對提閘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
-
100萬人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 減排近10萬噸
記者從市交通委員會獲悉,作為全國首個落地實施的一體化出行服務&&——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MaaS) 用戶已超3000萬人。
-
海淀區233個重點項目助力GDP跨越萬億元大關
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園……2021年,海淀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首次躍升全市第一。記者從現場展示的效果圖上看到,學院路科技園東升園佔地3.5萬平方米,園區總建築面積約23.61萬平方米,共有5棟教育科研樓,綠化率16%,停車位有860多個。
-
協同邁出新步伐 京津冀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京津冀區域經濟穩步恢復,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從需求領域看,北京、天津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99.6%和22.5%,河北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