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秒32!打破奧運會紀錄!”12日,中國選手高亭宇摘得本屆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項目桂冠。在這枚來之不易的金牌背後,一套“人體高速彈射裝置”為國家隊速度滑冰運動員開展彎道滑行技術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速度滑冰運動中,掌握彎道處的滑行技術是制勝的關鍵,也是日常訓練中的技術難點。想要對彎道滑行進行專項訓練,需要運動員提速至每小時60公里以上,這對體力和速度一致性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開發出一套助力運動員加速、提高彎道技術訓練效率的方案至關重要。
“我們借鑒航天發射的彈射技術原理,為運動員提供外力加速度。”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教師郝繼光説,團隊創新提出牽引加速方案,運動員可抓住牽引繩完成加速,“在應用中,運動員先根據需求輸入預設速度,隨後手拉牽引繩,跟隨裝置均勻加速。到達預設速度後,裝置指示燈閃爍提示運動員可松開繩索,進入彎道訓練。”
“安全性和穩定性是研發的關鍵。”郝繼光説,該裝置採用電加速的技術方案,通過電機對運動員沿平緩的速度曲線進行加速,使彈射的過程全程可控。在“牽引加速”的過程中,運動員如有任何不適,可隨時放開繩索,也規避了“背推加速”存在的安全隱患。此外,團隊還開發出適應人體機能的高速彈射參數體系,針對不同體重的運動員,達到同樣的分離速度。
原理設計、樣機設計、樣機試製、功能及配重實驗、人體實驗……經過一系列努力,“人體高速彈射裝置”的首&裝置於2019年4月研製成功,並於2020年1月正式提供給中國速度滑冰隊使用。“在裝置的輔助下,速度滑冰運動員只需幾秒鐘就能從靜止狀態達到指定速度,滑離速度最高達每秒20米,節省了助滑等專項技術動作三分之二左右的訓練時間。”
在這&“冰上加速器”牽引下,運動員調節姿態、入彎一氣呵成。而中國速度滑冰隊的奪冠,也讓郝繼光深感欣慰:“研發過程中,我們走了不少彎路,但結果證明,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他説,除速度滑冰外,針對跳&滑雪的人體彈射裝置也已研發成功,可使跳&滑雪運動員的滑離速度最高達到每秒30米。(實習記者何蕊)
-
借鑒航天發射技術 中國隊“冰上加速器”有一套
在這枚來之不易的金牌背後,一套“人體高速彈射裝置”為國家隊速度滑冰運動員開展彎道滑行技術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説,除速度滑冰外,針對跳&滑雪的人體彈射裝置也已研發成功,可使跳&滑雪運動員的滑離速度最高達到每秒30米。
-
提出碳中和調控方案 北京冬奧減排量已近百萬噸
走進被譽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觀眾主入口處,一塊兒深藍色的、極為惹人注目的大屏幕呈現在記者眼前,它就是北京冬奧會全景式碳排放智能管控與碳普惠雲平台。它能根據場館運營相關活動水平,實時追蹤碳排放的變化和減排情況,預測北京冬奧會期間場館新增的碳排放。
-
北京冬奧會|天降“奇兵”——高山上的空中救援隊
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比賽如火如荼,在延慶和張家口兩個賽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總是伴着直升機起飛的聲音出現在賽場上空,那是高山雪上運動空中救援隊在工作。
-
安排!谷愛凌同款韭菜盒子
2月14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在張家口雲頂滑雪公園舉行,中國選手谷愛凌在比賽後等待成績時吃起了韭菜盒子。
-
奏響“冰與火之歌”——北京冬奧會賽事外觀察
科技新火,文明之光,冰雪舞動,更生動地詮釋並呈現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