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四合,在群山之中,海陀塔的冰晶飄帶閃爍五環的顏色,頂部的國內最大五環標誌照耀夜空,為冬奧會期間的延慶賽區增添瑰麗光彩。從奧運五環標誌塔海陀塔,到奧林匹克中心區及城市主要道路環境景觀佈置等,亮眼的冬奧城市景觀離不開“化粧師”的巧思。昨天,記者專訪海陀塔設計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杜異,聽他講述為雙奧之城“化粧”的故事。

塔身鎖定冰雕設計
杜異與北京舉辦的兩屆奧運會有着不解的緣分。早在2007年,他曾參與北京奧運會的奧林匹克中心區夜景照明設計。時隔十多年,設計奧運五環標誌塔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肩上。
海陀塔需要在原中科院延慶太陽能發電研究基地太陽能集熱實驗塔的基礎上進行改建。不同於在一張白紙上作畫,改建海陀塔首先要面對的困難是,既要在功能上保證其持續進行太陽能實驗工作,又要在外形上使新增加的設計元素與原塔整體契合,由此産生了諸多限制。經過反復思考,杜異的設計最終鎖定以冰雕作為最終塔身整體形象。設計根據原塔身的形態在6個邊附加6條飄帶造型,每條飄帶118米,隨風飄舞順塔身盤旋上升,象徵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最終托起奧運五環標誌,總高度為137.6米。
能抗11級強風
置於塔頂的五環標誌高21米、寬38米,單環直徑12米,重51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五環標誌。在為海陀塔設計期間,杜異經常要去延慶工地,大風是他格外關注的環境因素。奧運五環設置於塔頂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風阻問題,“海陀塔”所處區域最大瞬間風力能達到11級,綜合考慮荷載、風阻、美學,以及安裝實施等多方面因素,最終奧運五環採用鏤空設計,能使強風穿透,同時也節省了鋼材並降低了安裝工程的實施難度。
“綠色”貫穿設計過程
“綠色辦奧”的理念始終貫穿杜異的設計過程。每一條飄帶內側原計劃安裝兩條LED燈帶,他通過調整安裝位置,減少到只需要一條,大大節省了能耗。海陀塔地處遠郊,夜晚黑暗,較城區降低了光源功率仍可達到光彩奪目的效果。通過與中科院專家詳盡溝通、精準計算,他將飄帶尺度與集熱口保持合理距離,並在集熱口兩側採用金屬網替代膜結構,同時桿件也採用鋼板罩保護等措施,確保太陽能集熱實驗能夠持續進行。
向世界傳遞雙奧之城魅力
除了奧運五環標誌塔,杜異團隊還承擔着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北京城市景觀佈置任務,奧林匹克公園南端“冰雪之約”等地標景觀都是出自他手。“去年我們在完成‘七一’期間北京城市景觀設計後,馬上將全部工作轉入冬奧城市景觀設計中來,時間緊迫。基本每兩三天我們就要出一個方案,除了睡覺的幾小時外,白天黑夜都在進行設計與修改。”
多年來,杜異曾多次在重大活動期間為北京設計城市景觀:從APEC領導人會議,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其實我們的工作就像是化粧師,要通過設計凸顯出城市的氣質美。北京是沉穩大氣、厚重自信的,這次能夠為北京城市‘化粧’,對我來説意義重大。我希望竭盡所能,向世界傳遞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記者 王廣燕)
-
專訪“冰墩墩”設計師曹雪 我手裏也沒有冰墩墩了
網上銷售秒空,線下門店排起長隊,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頂流”,各地均上演“一墩難求”的場景。“我和‘義墩墩’的連線,與其説是設計師和粉絲的見面,倒不如説兩國文化通過一種特殊的媒介物加深彼此的了解。
-
讓無聲世界感受冰雪溫度 手語播報數字人“上崗”
為聽障人士打造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近日已在北京衛視上崗。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項目技術負責人杜冀中説,“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以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為核心技術,將新聞播報語音實時轉換相對精簡的手語文字,並翻譯為符合手語習慣的語序。
-
聽海陀塔設計師杜異講述為雙奧之城"化粧"的故事
夜幕四合,在群山之中,海陀塔的冰晶飄帶閃爍五環的顏色,頂部的國內最大五環標誌照耀夜空,為冬奧會期間的延慶賽區增添瑰麗光彩。” 多年來,杜異曾多次在重大活動期間為北京設計城市景觀:從APEC領導人會議,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
-
北京冬奧組委:紀念版冰墩墩不對外銷售
昨天下午,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舉行“冬奧頒獎儀式和設計亮點”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張家口頒獎廣場運行團隊主任高天介紹了頒獎儀式的三個場景。
-
谷愛凌:對首鋼大跳&坡度和雪面舒適度印象深刻
“這是我滑過的最好跳&。不少運動員&&,對首鋼滑雪大跳&的跳&設置、雪面質量以及其他條件感到非常滿意。“他們認為什麼樣才是最好用的大跳&、怎樣設計更好、他們會在意哪些,我們都有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