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滑過的最好跳&。不只是我,所有運動員都説這是他們滑過最好的場地。”2月8日,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決賽金牌得主谷愛凌對本報記者&&。谷愛凌點讚的“最好跳&”,位於首鋼園。大跳&的坡度和雪面舒適度,都讓谷愛凌印象深刻。而在此之前,參加自由式滑雪大跳&項目的中外選手們也來到場地進行踏勘,為即將到來的雪上訓練、比賽做準備。不少運動員&&,對首鋼滑雪大跳&的跳&設置、雪面質量以及其他條件感到非常滿意。


“最好”評價讓人鼓舞
“我們一直相信,建築是給最終的使用者服務的。聽到來自這麼令人欽佩、陽光樂觀、青春綻放的金牌運動員的評價,我們非常受到鼓舞。”首鋼滑雪大跳&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體育場館的“美”,體現的是競賽本身的運動之美。而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的評價,是對體育場館在競賽使用狀態下,最權威的判斷。
也正因為如此,首鋼大跳&在設計之初,就專門訪談過大批運動員。目的就是,希望聽到專業人士的具體需求。“他們認為什麼樣才是最好用的大跳&、怎樣設計更好、他們會在意哪些,我們都有吸納……”
多因素提升現場體驗
“場地搭建的度數是非常好的,感覺很不錯。”谷愛凌為何會有這樣的體驗呢?
張利介紹説,對運動員來講,感知的最主要坡度是助滑道的坡度。“起跳前做所有準備都在助滑道,這決定了所有準備狀態所能達到的程度。首鋼大跳&的助滑道坡度是37.8度。這是由國際雪聯的專家計算而來的。”張利&&,相比於此前的一些跳&,首鋼園中建設的這個永久跳&,坡度控制更為精確、助滑道更寬、落差更大,因此對運動員有更好的加速準備和體驗。
另一方面,主要是首鋼大跳&所處的環境和多元素融合的“作用力”。“人在感知空間時,會受到對周邊所有景物認知的影響判斷。”張利分析説,首鋼大跳&朝向群明湖,跳&周邊工業遺産所擁有的整體環境,都對運動員心理有不一樣的刺激。“從跳&的斜行電梯一出來,周邊的各種工業遺産就在腳下,眼前雪道通向的也是工業遺産環境。助滑下坡中,對他們會是很興奮的體驗。”
“舒適不結冰”的原因
而谷愛凌所言的“場地舒適不硬,不怎麼結冰”,張利也給出了分析解答。他認為,背後主要原因是溫度、場地結構等方面的差別。
“谷愛凌此前參加的一些比賽,不少時候是在山裏,風大且相對較冷。但首鋼大跳&在城區,溫度比較高,這是有差別的。”張利説,“特別是比賽安排在上午,太陽能以較大傾角照到雪面上,雪面軟、黏性大,運動員會喜歡。”
第二個因素,是首鋼大跳&本身的建築結構是永久結構,比以前類似比賽的臨時結構更加穩定。“整個大跳&在一百多米的水平長度內實際上只有四個支撐。”張利説,“可以把首鋼大跳&想象成一座橋梁。競賽時,‘橋’上區域從震動的感知上來説,穩固且有彈性,就不會顯得那麼硬。”(記者 李松林)
-
谷愛凌:對首鋼大跳&坡度和雪面舒適度印象深刻
“這是我滑過的最好跳&。不少運動員&&,對首鋼滑雪大跳&的跳&設置、雪面質量以及其他條件感到非常滿意。“他們認為什麼樣才是最好用的大跳&、怎樣設計更好、他們會在意哪些,我們都有吸納……”
-
這批中國“最會滑雪的記者”已投入冬奧實戰!
如今,本土冬奧會作戰,新華社“滑雪戰隊”橫空出世,這批中國“最會滑雪的記者”已在多個賽場為受眾奉獻精彩報道。
-
北歐兩項——個人賽賽況
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北歐兩項個人跳&滑雪標準&越野滑雪10公里比賽在張家口賽區舉行。
-
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半決賽賽況
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男子1500米半決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
-
“手語播報數字人”:讓“無聲世界”感受冬奧魅力
5日起,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您早》節目在播出北京冬奧新聞時,屏幕左下角多了一個熟練運用手語播報的“虛擬人”,這是北京市科委為讓聽障群體更好地感受冬奧盛況而立項實施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