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三大賽區火炬&設計真不容易 用盡心思讓銀絲帶更亮
2022-02-08 15:08:41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月4日晚,2022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在開幕式上正式亮相。而在場外,在主火炬點燃後,位於鳥巢和水立方之間頒獎廣場上的火炬&以及位於張家口和延慶的火炬&也被依次點燃。晶瑩的“雪花”和靈動的“銀絲帶”相向旋轉,輕盈而優雅。

  位於國家體育場外的北京冬奧會火炬&。 新華社發

  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消息,三個場外火炬&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教授帶隊設計。火炬&的造型在開幕式主火炬的基礎上增加了環繞的“銀絲帶”以及鏡面底盤,起到支撐、穩定的作用,將開幕式上的“大雪花”以中軸固定的方式予以呈現,總高約11米,底座&面直徑約20米,其中奧林匹克中心區火炬&底座&面下部增加了一個1.3米高,外直徑21.5米的不銹鋼裙邊底座。

  2020年11月,馬賽團隊受邀來到張藝謀導演工作室,張藝謀介紹了近幾屆奧運會主火炬的設計趨勢——越來越貼近群眾,突出簡約、純粹、環保、科技理念,滿足抵禦嚴寒、強風等不利的氣候條件,並能夠在賽後永久保留。出於保密原因,張藝謀只簡單介紹了國際奧委會通過的主火炬的核心圖形是直徑10米的圓形薄片,希望火炬&主創團隊能夠從設計的角度賦予核心圖形更多的藝術美感,同時在滿足功能、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核心圖形更多精妙、複雜的運動。

  接到設計任務後,馬賽組織工業設計係、雕塑係的師生進行了多次分析、討論,最終鎖定了雪花形象,並在此基礎上從藝術造型、結構、燃氣功能、運動等多方面展開論證與設計,在短時間內提交了多套設計方案。2021年3月份,團隊設計的方案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銀絲帶”造型緊緊縈繞着象徵世界各國攜手走向未來與和平的橄欖枝,在不同角度下呈現高低起伏變化的形態,是對冬奧會眾多賽事項目速度、激情、節奏、躍動等特徵的抽象表達。通過其燈光的變化與流光溢彩的轉動,觀眾既能欣賞到輕舞飛揚的姿態,又能感受到冰雪運動的速度、激情和聖潔的冰雪之美。

  為了兼顧火炬夜間的動態效果,團隊在“銀絲帶”、橄欖枝和底座轉&上均隨形設置了燈帶,並在燈帶外層添加鏤空的小雪花格柵以修正光強效果。整體燈光效果以橄欖枝為核心,“銀絲帶”、底盤燈光與之配合,營造出冬奧運動強烈的速度感、節奏感和冰雪的聖潔感。機械傳動的電機固定在地面,氫氣通過旋轉連接器、內部中空管道進入到火炬,實現了美觀與實用的兼備。

  在此次設計中,主創團隊與清華大學土木、機械等學科交叉合作,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學的完美融合。火炬&要滿足抵禦嚴寒、強風等不利的氣候條件,清華大學土木學院石永久教授根據相關國家標準,以及雕塑所在地歷史天氣數據等,綜合考慮風載、雪壓以及自重等因素,與美術學院團隊一起最大限度地保留美學理念,並有效地提高了橄欖枝支撐點的強度。在材質方面,主創團隊經過大量的實驗,最終選擇了易彎折、高強度、耐腐蝕、耐高溫和耐低溫特性的不銹鋼材質,並運用了8K拋光工藝。

  據悉,在冬奧之後,冬奧會三大賽區火炬&將作為奧運遺産永久留在張家口、延慶等地,成為人們美好的冬奧記憶。(記者 王廣燕)

  “大雪花”如何經受住風的考驗?

  “馭風人”確保“雪花”不懼風吹

  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在一片美麗晶瑩的“大雪花”中點燃。這片“雪花”不懼風吹,因為一群“馭風人”——北京交通大學風洞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通過努力,讓這裡的風消失了。

  2021年7月,北京交大風洞實驗室負責人李波接到任務,為“大雪花”的點火方案提供可行性研究。他介紹,原計劃採用懸挑方式將“大雪花”吊起,傾斜於地面,火炬手將火炬插入後,再繼續吊起“大雪花”完成升空、旋轉等動作。經驗豐富的他立刻意識到,保障“大雪花”的點火功能是關鍵。

  團隊發現,受鳥巢建築物影響,“大雪花”升起區域的風速條件與局地風氣候並不相同。為此,他們又製作了鳥巢1/200縮尺模型進行風洞試驗,確定出了“大雪花”在開幕式中受到風速的概率模型。

  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大雪花”形體十分複雜,還要在開幕式中進行動態表演,只有製作出高保真的縮尺模型才能準確測量得到它在不同狀態受到的風荷載。“‘大雪花’由橄欖枝、小雪花組成,整體是鏤空結構,傳統的建築物風洞試驗模型搭建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李波説,只能採用3D打印。經過不斷的嘗試,團隊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鋁合金材料。製作出的模型,逼真程度讓主火炬設計團隊大為讚嘆。

  可多次試驗後,團隊發現按照原方案,無論風速如何,“大雪花”總是控制不住地左右搖擺。傾斜狀態下,它的擺動高達1至2米,火炬手根本無法將火炬準確插入其中。李波説,經過反復對比分析,原方案調整為“懸挂+支架”的方式,不僅能保證火炬手準確插入火炬,還符合簡約的理念。

  經過一次次嘗試、失敗、調整、再測試後,晶瑩的“大雪花”最終在冬奧會開幕式上穩穩亮相。“能夠參與如此意義重大的項目,我和團隊都感到十分榮幸。”李波自豪地説:“我們的‘大雪花’經受住了風的考驗!”(實習記者何蕊)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 《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正式實施
    在10日舉行的2022北京新聞中心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兩區”建設專場上,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屈浩鵬介紹,近日,《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正式實施。
  • “手語播報數字人”:讓“無聲世界”感受冬奧魅力
    2月5日起,北京廣播電視台《北京您早》節目在播出北京冬奧新聞時,屏幕左下角多了一個熟練運用手語播報的“虛擬人”,這是北京市科委為讓聽障群體更好地感受冬奧盛況而立項實施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
  • 專訪“冰墩墩”設計師曹雪 我手裏也沒有冰墩墩了
    網上銷售秒空,線下門店排起長隊,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頂流”,各地均上演“一墩難求”的場景。“我和‘義墩墩’的連線,與其説是設計師和粉絲的見面,倒不如説兩國文化通過一種特殊的媒介物加深彼此的了解。
  • 讓無聲世界感受冰雪溫度 手語播報數字人“上崗”
    為聽障人士打造的“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近日已在北京衛視上崗。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項目技術負責人杜冀中説,“冬奧手語播報數字人”系統以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為核心技術,將新聞播報語音實時轉換相對精簡的手語文字,並翻譯為符合手語習慣的語序。
  • 聽海陀塔設計師杜異講述為雙奧之城"化粧"的故事
    夜幕四合,在群山之中,海陀塔的冰晶飄帶閃爍五環的顏色,頂部的國內最大五環標誌照耀夜空,為冬奧會期間的延慶賽區增添瑰麗光彩。”  多年來,杜異曾多次在重大活動期間為北京設計城市景觀:從APEC領導人會議,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
特寫:她把“中國龍”印上天空
特寫:她把“中國龍”印上天空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頒獎儀式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頒獎儀式
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賽況
高山滑雪男子超級大回轉比賽賽況
花樣滑冰男單短節目比賽賽況
花樣滑冰男單短節目比賽賽況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4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