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房産證,既關乎居民內心的幸福,也與落戶、上學、房屋買賣等實際利益息息相關。從“接訴即辦”“有一辦一”,到“主動治理”“未訴先辦”,越來越多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産登記難題逐步化解。
記者從市規自委獲悉,今年全市共為198個項目、16.8萬套房屋解決房産證辦理難題。作為重要民生實事項目,2022年,本市將繼續推進解決10萬套歷史遺留住宅項目,讓更多居民拿到屬於自己的“大紅本”。
“每月一題”啃下硬骨頭
大紅底色、燙金國徽,下方印着“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動産權證書”字樣……摩挲着自家的房産證,60歲的王阿姨久久捨不得放手:“住着寬敞的回遷樓,再拿上這個大紅本,心裏也更踏實了。”12月17日,昌平區南邵鎮景昌南街4號院第一批20套房、19戶取得個人不動産權證書,這也意味着本市“三定三限三結合”定向安置房的房産證辦理渠道進一步暢通。
據了解,“三定三限三結合”定向安置房是本市拆遷安置房的一種類型,受相關歷史政策影響,這類房屋在建設手續辦理及房産證辦理等方面進展緩慢,日積月累,成了許多回遷戶的心結。
“購房入住多年卻拿不到産權證書,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以來,通過在12345熱線反映問題基礎上摸排梳理,初步查明全市有900多個住宅項目超過5年沒能辦上房本,延宕最久的將近30年。
2021年,北京市把解決不動産歷史遺留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切入點,將其列為2021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的第一議題。各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建立起“1+2+3”問題處理&&:一本問題&賬,實現精細化管理;兩個議事&&,按照“市級主策、區級主責”合理分工;三項處理原則,即尊重歷史、無錯優先、違法必究。
暖心服務送到“家門口”
不用專程趕到不動産登記中心,交材料、領“房本”都可以在社區的微型辦證大廳完成。在海淀區鳳儀佳苑小區,區規自分局利用物業管理庫房設置的群眾接待點,將登記諮詢和免費代辦等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別看都在海淀,有的小區離咱們的不動産登記中心動輒三四十公里,三四千戶居民拖家帶口來辦證,路上折騰,耗時也長。”為了讓辦事人少跑腿,區規自分局在部分涉及居民多、位置較為偏遠的社區派出駐點人員,提供政策解答、材料收取、拍照、證書領取等“一條龍”服務,既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困難,又提高了登記服務效率。
與海淀區類似,朝陽區也在歷史遺留項目所在社區設置群眾接待點,將登記窗口向社區延伸,提供登記諮詢和免費代辦等服務。昌平區則開展“大走訪、大排查”,與居民代表對接,講明政策,告知辦理路徑。各區都對已打通辦證路徑的項目進行公示公告,在登記大廳開闢綠色通道專門受理群眾辦證申請,打通不動産登記“最後一公里”,讓居民享受更為貼心暖心的辦證服務。
房産證落袋,為居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在碧興園小區,因為拿不到房産證,居民長期不願繳納物業費,社區也無法啟用公共維修資金,久而久之,社區居住品質不斷下滑。電梯常出故障、外墻墻皮脫落、護欄銹蝕嚴重……種種問題難以解決。今年上半年,碧興園小區的辦證渠道終於打通,居民陸續繳納物業費,各項資金逐步啟用,居民們已經乘上了嶄新的電梯。
明年還將解決10萬套
12月25日下午,北京市2022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決議正式錶決通過。在前期廣泛徵求市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本市將繼續送出民生大禮包,提出8個方面、32項實事項目,其中之一即為“推進解決10萬套歷史遺留住宅項目辦證難問題”。
為何將目標設為10萬套?相關負責人解釋,全市各區通過梳理歷史遺留項目&賬,分析問題的難易程度和解決的時間長短,確定了2022年能夠完成的工作量,匯總統計後形成全市10萬套的工作任務。
據了解,歷史遺留項目涉及土地徵收、建設手續、工程驗收、購房資格、稅費繳納、抵押查封等六大方面問題。每個項目問題産生的時間不同,問題複雜程度也不同,有的存在一個問題,有的則是多個問題疊加,解決起來難度更大。“目前尚未解決的項目,問題普遍更多、更複雜,可以説是越往後越困難。”該負責人&&,今後在加快化解“辦證難”的同時,將抓好開發建設主體的責任,標本兼治,進一步完善歷史遺留項目長效治理機制。
辦好房産證,是百姓“安居”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改善社區環境的訴求也需在規劃層面落實落細。市規自委&&,將以解決歷史遺留項目登記問題為出發點,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中心,按照規劃實施要求,會同相關部門,補齊社區短板,提升居住品質,打造宜居社區。(記者 陳雪檸)
-
2021年北京全市化解16.8萬套房屋“辦證難”
一本房産證,既關乎居民內心的幸福,也與落戶、上學、房屋買賣等實際利益息息相關。“別看都在海淀,有的小區離咱們的不動産登記中心動輒三四十公里,三四千戶居民拖家帶口來辦證,路上折騰,耗時也長。
-
製冷更均勻 “冰絲帶”用上北京産的“心臟”
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項目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首次採用全冰面設計,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製冷系統的大道速滑館。
-
2021北京青年榜樣 年度人物於12月30日晚揭曉
昨晚,由團市委聯合多家單位共同舉辦的“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暨2021北京青年榜樣發布”活動舉行。後續,北京團市委等單位將繼續通過“樹榜樣、抓宣講、重實踐”等工作,持續推動“北京青年榜樣”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基層、直達青年。
-
地鐵8號線13年分6段開通 “地下中軸線”打通記
昨天,在地鐵8號線新車站金魚胡同站,站廳層壁畫《連年有魚》精彩亮相,靜待開通。從2008年開通第一段“奧運支線”至今,8號線總共分6段開通,成為目前北京地鐵分段開通次數最多的線路之一。
-
契合讀者專業需求 這家人文考古書店成了“網紅”
書店圖書分類獨特又專業,有考古報告、博物館研究、展覽圖錄類,甲骨、簡帛、古文字、碑刻、墓誌等文獻類,青銅器、銅鏡、玉器、陶器等器物研究類,石窟、壁畫、漢畫像磚石、雕塑等藝術類,絲綢之路、西域考古、歷史地理等歷史文化類。”洪霞説,如果日後空間能更大些,想嘗試實行“書店+圖書館”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