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游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繽紛沃野繪就鄉村振興多彩畫卷

2023年03月29日 18:04:12 來源: 鳩江區委宣傳部

    位於蕪湖市鳩江區白茆鎮東側的套北村,一場與“花”的赴約在這個美麗的春天如期而至。如織游客從四面八方陸續趕來,藍天白雲下,4000多畝油菜花競相綻放,片片桃林浪漫迷人……無限春光令人沉醉,引得游人紛紛駐足拍照。

    看花海聞花香來白茆共赴春之約

    “滿眼的花,滿眼的繽紛,讓我的心情無比舒暢。”來自蕪湖市區的趙女士一邊擺弄手機支架,一邊全景環拍沿途的風景。放眼望去,4000多畝油菜花燦若金,清風吹拂如金波翻涌,濃郁的香味飄溢醉人;湖面波光粼粼倒映出沿岸柳絲垂絳的風景,深紅、淺紅的桃花簇擁在一起,繁如群星的花朵兒隨着春風歡快搖曳,綠樹紅花爛漫山河;與油菜花海遙相呼應的蓮花河,春風吹皺河面,為游人帶來愜意的好心情。

    萬木爭榮、眾芳吐艷。此屆“中國·套北”白茆賞花季活動將一直持續到4月9日,為讓廣大游客盡情享受踏青賞花的快樂,白茆鎮引進了花期長、極具觀賞性的油菜花品種,並在賞花季開幕式當天,邀請相關專業人士舉辦油菜花主題論壇,不斷挖掘延伸産業,“花經濟”持續綻放,並將境內白茆紅色傳承館等紅色歷史記憶、集合當地農産品特色和美食的套北市集、體驗悠閒“童年時光”的兒童樂園專區等連點成線,在景區景點輔以寫生、旅拍、研學等體驗類活動,讓游客充分感受繁花似錦好春光的同時,擁有更加豐富的游玩體驗。

    旅游旺産業興深挖融合發展新路

    發展鄉村旅游,白茆鎮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該鎮位於城鄉交聯處交通便利,有着天然區位條件;起步早、發力足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了水環境和自然環境,完善了基礎配套,為鄉村旅游打好根基。”以此為導向,將“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的白茆鎮信心十足、幹勁十足。

    偌大的塑料薄膜溫室裏,千姿百態、繽紛斑斕的蝴蝶蘭映入眼簾,這是位於鳩江區白茆現代農業産業園內的蝴蝶蘭育苗育種研發中心及休閒觀光基地。“游客在這裡,可以看到各類品種的蝴蝶蘭,以花為媒,帶動觀光、體驗、展銷、休閒等系列産業鏈條。”在白茆鎮相關部門負責人眼中,做好“花經濟”不單單是為了花卉企業、花農拓展銷路,同時,也實現了旅游經濟和産業發展的雙融合、雙提升。

    作為白茆鎮主導産業培育和産值倍增的的主攻方向之一,為切實做優做強蕪湖大米品牌,推進園區集約化、精細化發展,白茆鎮積極引進外地優質企業及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擴大智慧蕪湖大米種植範圍,打造蕪湖大米及特色油菜大田農業標準化基地,培育出“莊稼漢”“蕪蘆玉”“皖江東群”“蕪湖大米”等馳名品牌。

    如今的白茆鎮,花卉觀賞、果蔬採摘、糧油生産、水産體驗、農産品加工、蔬菜集成、紅色文化展示、美麗鄉村樣板打造、光伏節能、江豚科普……各類文旅資源整合交融,人居環境面貌日新月異,把白茆打造成為長三角鄉村旅游新天地和三産融合集聚區,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轉化為發展“實景圖”。

    鄉村美村民富鄉村振興高歌前進

    立足鎮情,白茆鎮積極發揮區位優勢,緊抓發展機遇,通過集中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種植、優化全鎮種植業結構、推廣棉花油菜育苗移栽技術等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和種植大戶積極性。同時,積極引導景區周邊村民將自家房屋打造成“農家樂”、民宿、鄉村食堂等配套設施供游客體驗深度“鄉村游”,帶動村民創收致富,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事業一路高歌。

    以境內套北村為例,每年舉辦“白茆賞花季”“豐收節”民俗節慶活動、“尋夢田園風光情醉稻穗飄香”樂跑賽、“徽菜名廚·農家菜”烹飪大賽等多項賽事,致力於打造“玩在套北、吃在套北”的全新體驗,13家農家樂全天候供應農家美食,在為游客提供更豐富、更長久的游玩觀感的同時,村美民富的美麗和諧新鄉村入畫來。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結合鄉村振興及“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規劃,白茆鎮全面吹響三産融合發展、推進全域旅游實施的號角,通過構築蔬果全産業鏈,大力發展糧油、果蔬生産基地;積極建設集果蔬保鮮冷藏、果酒釀造加工等為一體的農業産業配套項目集聚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休閒觀光農業。在推進全域旅游方面,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聚焦鄉旅核心示範區建設,圍繞“食、住、行、游、娛、購”六大要素做好項目策劃與布局。

    白茆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汪趙平&&,該鎮將依託鄉村旅游基地建設,探索開發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新模式、新業態、新途徑,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走出一條富有白茆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下一步,該鎮將積極圍繞鳩江區打造“八&&皖江第一區”的目標,深入實施生態立鎮、文旅強鎮、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全面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皖江生態建設樣板區、市郊鄉村旅游集聚區、長三角多彩蔬果小鎮生動範本,奮力譜寫白茆鄉村振興新篇章。(汪潛 張子豪 陳潔)

[責任編輯: 李東標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3112947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