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沿着彎曲的山路,記者來到馬鞍山市向山鎮大王山丁山礦區,站在高處向下看去,巨大的礦坑盡收眼底。生態修復後的礦坑周邊山坡上綠草茵茵,新植的松樹和楓香等苗木長勢良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丁山礦區在向山地區有着多年的開採歷史,但在貢獻了大量鐵礦石、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留下了一筆生態欠賬。
該礦區地質災害隱患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礦坑內還有大量酸水需要治理。2012年,因礦區北部邊坡滑塌,大王山丁山礦區內3家礦産企業停産、停建。
2017年,丁山礦區還曾因存在安全和生態環境隱患,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
作為突出環境問題整改項目之一的丁山礦備受關注。為此,馬鞍山市探索“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合作模式,由雨山區城投與中鋼礦院合作成立馬鞍山市晟沃生態修復工程有限公司作為丁山礦治理項目的實施主體。
“我們採取邊坡治理、&階植樹復綠、水溝整治等措施,對丁山礦環境進行生態修復,坑內積存的酸水經過處理後,達到地表Ⅳ類水並正常排出。”馬鞍山市晟沃生態修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雷告訴記者。
如今,站在丁山礦坡頂平台可以看到,礦坑一側的山體每十幾米一個&階,共有12級&階平台,均已覆土綠化。不時有運輸車輛緩緩駛至礦坑底部,其滿載的無害固廢,將在這裡找到“歸宿”。
丁山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堅持“先治理投入、後收益補償”的運營思路,經過生態修復後的廢棄礦坑,建成了市場化運作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填埋場,既拓寬了礦山生態修復資金渠道,也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
丁山礦可安全環保處置一般工業固廢約790萬立方米,預計服務年限約8年,將來礦坑被填平後,還會開展後續復墾復綠優化等工程。(記者 賈克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