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蕪湖有一條山澗,溪水潺潺發出“咚咚鏘鏘”的聲音,像金鑼金鼓在敲打,得名“響水澗”。每年3月中旬至清明前,響水澗村的10萬畝油菜花競相怒放,片片金黃中河網密布、田舍井然,乘一竹筏泛舟花海,徜徉於無邊的水鄉田園風光。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位於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的響水澗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村外四週環山,中間河流交錯。每年3月,油菜花盛放的響水澗村總是格外熱鬧,大批游人以攝影之名趕赴油菜花海之約,在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大壩頂端拍攝,10萬畝油菜花海從腳下直鋪到天邊,搖曳的花朵像是水中浮動的燦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大壩(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站在壩上向下遠眺,秀峰、村舍、道路、河流,皆匯入金燦燦的油菜花海,蔚為壯觀。滿目的花田被密布的河溝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形狀,像大自然用深深淺淺的畫筆填圖着顏色,塊塊花田綿延不斷,一直延伸到天際線,與遠山、近水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生動的山水春光圖。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在蕪湖響水澗賞油菜花,最獨特的便是乘竹筏深入花海,這奇妙的賞花體驗,在全世界著名的花海旅行中都着實亮眼。大壩底端的岸邊泊着幾隻竹筏,周圍都是竹林,搖曳的竹影落在竹筏上、水面上,光影迷離。岸邊溪水潺潺匯成瀑布,豐沛的春水急流直下,果真發出“咚咚鏘鏘”的鳴澗聲,不負“響水澗”的盛名。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登上竹筏,穩穩地坐在竹椅上,船公持着青竹桿,在岸石上輕輕一點,竹筏一下子離了岸,搖晃着向水中漂去。靠岸的水淺些,清澈水底的鵝卵石粒粒可見。置身於竹子的清香中,仿佛被春天環抱在懷裏,清新靜謐。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竹筏順流而下,溪水輕輕地拍着腳下的竹排。環視四週,天藍得透亮明朗,水綠得青蔥自然,青山疊翠,風景如畫。在這樣的山水間漂流,就像在暈染開的水墨畫裏前行,“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隨着水流的方向悠然游弋,在兩岸風光的目送裏沐浴陣陣清風。
放眼遠眺,遠處大片油菜花競相怒放,明艷壯觀。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好似海上的小島,一塊一塊漂在水上,如有了生命般微微上下浮動。實際上它們好好地長在田裏,只是這裡的河網十分發達,稠密的河道織成了如畫的水鄉風光。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蕪湖自古以來就是河網密布的江南水鄉,響水澗村所在的峨橋鎮更是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三國時,東吳水軍都督周瑜為抵禦水患在此築圈成圩,村民們從那時起,就開啟了種一季水稻,再種一季油菜的農業傳統。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金黃燦燦染三春,映日搖風自散馨。”修長的油菜花莖密密擠在一處,隨風搖曳,芬芳四溢。泛舟拐進河道,舟入花海的瞬間像被群花“吞食”,連舟帶人全被金黃“淹沒”,觸手可及的油菜花拂過竹筏,像是伸着歡迎的小手熱烈地打着招呼。金黃的花粉散落在竹筏上、衣服上,響水澗的油菜花似是想將這美麗寄託,隨賓朋奔赴遠方。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撐着竹椅小心站在竹筏上,深深淺淺的燦金瞬間在眼前鋪陳流淌,望不到盡頭,只能看到遠方與天空相接的“黃金天際線”,雲蒸霞蔚,煞是壯觀。一塊塊細長的花田嵌在水渠裏,金浪翻滾像是舞動的金色長龍。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坐在筏上輕劃着槳,緩緩穿行於花海之中,劃到心儀之處便停下,細細感受春光。閉眼小憩一會兒,風聲、水聲、呼吸聲、花枝晃動聲、蜜蜂翅膀拍打聲......和諧地奏響春的協奏曲,一股巨大的治愈感在風中瀰漫,讓人不禁沉醉在這“溫柔鄉”裏。
蕪湖市三山區響水澗村油菜花勝景(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逛了小半日,在岸邊飯館嘗嘗地道的蕪湖味道。八寶葫蘆鴨的“葫蘆”二字諧音“福祿”,意味着家族興旺,是蕪湖歷史悠久的名菜。葫蘆狀的鴨肉擺在盤裏,內含海參、魷魚、冬筍、糯米等八寶餡料。鴨皮油亮酥脆,餡心軟糯鮮香,吃上一口鴨肉,鮮嫩多汁,鹹鮮香醇,果真好味道。再配上一碗滑爽綿糯的蝦籽面,清湯味濃鮮美,麵條細韌爽口,來一勺富含營養的蝦籽,這是蕪湖人唸唸不忘的好味道。
八寶葫蘆鴨(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蝦籽面(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5公里外的“銅山三奇”是來蕪湖不可錯過的景點。銅山位於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石谷村,背倚獅子山,足抵東山河,山勢迂迴,山巒起伏。山上有銅山寺,更有“三奇”:一千三百餘載的古銀杏樹、時有珠涌的涌珠泉以及五洞連穿的神仙洞。
蕪湖市三山區銅山遠眺(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銅山上有棵年逾千歲的古銀杏樹,相傳由唐代一齋公親手栽種,依傍在銅山寺門口。古銀杏樹樹皮如溝壑般縱橫,枝幹上還挂着些祈福的紅布條。唯有枝條上長出許多小嫩芽,新生的嫩黃葉片像一把把小扇子,在風裏撲閃出無限的活力。
往寺後去便能尋到涌珠泉。這個發現於唐代的古老泉水,原是寺後岩壁下的一處古井,井水澄澈見底,不時有數顆小水珠自井底涌出水面,狀若珍珠、晶瑩剔透、粒粒可數,故而得名。涌珠泉千年以來從未乾枯,只有溢流,無論旱澇,井泉從無漲跌,冒出的水珠晶瑩可見。泉旁羅漢石上鐫刻着“涌珠泉”三個大字,據説是乾隆皇帝御筆題寫,雖然歷經風雨侵蝕,但至今依稀可辨。池中躺着些許硬幣,這是乘興而來的游客將心底的美好願景寄託於此。
蕪湖市三山區涌珠泉(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從寺前下山,穿過一片茶園,再沿竹林中的小路前行,不遠處就是神仙洞所在。傳説此洞是古代陳仙翁煉金丹之處,洞內猶如仙境。洞口周圍草木新生,野趣盎然。順着&階走下去,洞內曲曲折折,石壁上的岩洞都是原生態,看起來有些年頭。 洞中央頂上有個天洞,陽光投射進來,洞內才有一絲光亮。繞着不大的神仙洞走一圈,出得洞口方覺豁然開朗,拾級而上,洞外仍是大好春光。
蕪湖市三山區神仙洞(圖片來源:蕪湖市文化和旅游局)
3月的響水澗明艷動人,金色的油菜花在田野裏延伸,空氣中滿是濃濃的花蜜香味,與河流、小路、村莊共同勾勒出一幅醉人的水鄉田園風光。 此刻,遠離城市的喧囂,一個人泛舟於燦爛花海中, 享受靜謐的春光吧!(黃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