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合肥市經開區海恒社區水木園部分業主來到該小區裏的“百姓説事點”,反映小區車位較為緊張,車位租賃價格較高,看看調解員可能在業主與開發商、物業之間協調一下。水木園“百姓説事點”駐點調解員了解到業主的意見後,多次走訪開發商、物業、業主,充分考慮各方需求,徵求各方意見,擬定調解方案,成功化解了這起潛在的糾紛,促進了鄰里和諧。
遇事找“百姓説事點”現象在安徽的不少地方已成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習慣做法。近年來,安徽省司法廳更加注重強基導向和係統治理,狠抓人民調解工作,在全省建立“百姓説事點”,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推動訪調對接等行業性聯調機制,構建了人民調解的三道防線,梯次化解了大量的社會矛盾糾紛。
“百姓説事點” 就地化解小矛盾
“百姓説事點”是人民調解創新工作載體,通過設立在遍布城鄉的點,建立與人民群眾聯繫渠道,在“嘮家常”的過程中,把人民群眾訴求等社情民意反映出來,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把法律政策宣講出去。同時,這也是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具體實踐。
2021年11月,安徽省司法廳印發《安徽省“百姓評理説事點”建設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廣人民調解“百姓評理説事點”建設。“百姓説事點”將楓橋經驗與安徽省地域特色、法治文化緊密結合,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不斷實現創新。如皖北濉溪縣臨渙鎮“一杯茶”調解法、皖中桐城市“六尺巷調解工作法”、皖南黃山市“作退一步想”等創新做法。
“‘百姓説事點’搭建了人民群眾説事、議事、調事的平臺。讓基層群眾把心裏話説出來,對政府及部門的意見在‘點上’反映出來,可以及時收集社情民意。對于矛盾糾紛,可以第一時間捕捉、反饋,及時化解,力爭實現村居‘糾紛量下降、信訪量下降、綜合治理能力顯著增強’的良性迴圈。”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村(居)法律顧問”化解專業領域矛盾
如果説“百姓説事點”能夠化解家長裏短的小矛盾、雞毛蒜皮的小糾紛,那麼,“村居法律顧問”就能很好的解決一些專業領域的大矛盾。
2021年10月,霍山縣黑石渡鎮新店河村陶家灣組、董家畈組共計69戶村民同某果菜發展有限公司就土地租賃合同發生糾紛。涉及農戶多,承租方經營不景氣,造成田地荒廢,租金也有近四年未付,承租方經營負責人下落不明。為妥善解決該糾紛,保障廣大農戶的合法權益,又要兼顧目前的實際情況。為此,擔任“村居法律顧問”的安徽自智律師事務律師聯合黑石渡司法所、霍山縣人民法院,召集村民代表、承租方公司代表,實地查看、召開協調會、商討解決方案,于2021年11月初達成調解協議,解除雙方簽訂的土地租賃合同,將田地返還給農戶,土地附著物依法拍賣、變賣,變現後所得價款按土地租賃面積,按比例分配給農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法治保障。
“看著種了幾十年的田地現在被拋荒,心疼啊!如果不是我們的‘村居法律顧問’給我們支招,走法律途徑,我們這些農民也拿不到部分土地租賃款,更拿不回田地。” 陶家灣組村民老劉介紹。
2020年11月,安徽省司法廳發布了《村(居)法律顧問服務指南》地方標準,指出符合聘任條件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法律專業技術人員,均可以接受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聘請,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參與村(居)的矛盾糾紛化解,為村(居)民委員會及村(居)民提供法律諮詢答等5項服務內容,為村(居)的一些領域性的矛盾化解提供法律支援。目前,全省有6057名律師擔任17542個村(居)法律顧問,覆蓋率100%,常態化為群眾提供專業性的法律諮詢,在解決專業領域內矛盾糾紛起著重要作用。
“訴調對接”凸顯調解優勢
“訴調對接”是通過在人民法院設立“訴調對接工作室” ,統籌協調處理法院委派或委託的糾紛,引導案件當事人積極用好訴調對接平臺化解矛盾糾紛,吸納公信力較高的法律專家、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調解,通過非訴渠道快速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的降低訴訟成本,減少訴累。
2020年底,省司法廳聯合省高院出臺《關于加強訴調對接工作的若幹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全省訴調對接工作機制,推進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有效銜接。2021年,全省全年有效化解矛盾糾紛55.5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今年,省司法廳出臺“人民調解為人民全力護航二十大”專題活動工作方案,進一步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狠抓人民調解組織陣地建設,全力構建以人民調解工作為基礎,以訪調對接、訴調對接、檢調對接、警民聯調為支撐,以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為補充的“1+4+N”新時代大調解工作格局,接續打造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安徽升級版。(徐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