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

【雲南故事·初心】無量山深處的堅守

2021年10月29日 08:55:36 | 來源:新華網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自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雲南省黨史學習教育扎實起步、有序展開、走深走實。新華網雲南頻道推出係列報道《雲南故事· 初心》,深入展現雲嶺大地各個領域、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在學習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在為民服務中踐行初心使命的故事。

  圖為航拍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月28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雲南無量山,近年來因為漫山遍野的冬櫻花而聞名全國,被網友們譽為“春天最早到達的地方”。事實上,無量山的神奇與美麗絕不只冬櫻花,這裏劃建有7583公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著伯樂樹、長蕊木蘭、西黑冠長臂猿、白腹針尾綠鳩等眾多珍稀動植物。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漫山蔥蘢、勃勃生機的背後,是一群人長達數十年的堅守與付出。我們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無量山深處,探訪扎根山林的基層黨員,聽他們述説踐行初心使命、“不負青山”的故事。

  32年守山護林,見證西黑冠長臂猿“重現”無量山

  有著25年黨齡的羅開春,是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林員,25歲那年接過父親的班,擔負起無量山欄桿箐片區的巡護工作。巡山護林、勸阻偷捕盜獵、科研監測……羅開春至今已守護無量山32個年頭。

  時隔12年,回憶起發現西黑冠長臂猿的情景,羅開春仍難掩激動,“聽見聲音,我就跟著追,遠遠地望見一只棕黃色的,縮著身子蹲在樹上。它一發現我,嗖嗖嗖馬上就跑了!”

  西黑冠長臂猿被稱為“叢林歌唱家”,鳴叫聲清亮悠遠。從小生長在無量山的羅開春,對這種聲音十分熟悉,“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們告訴我那是‘叫猴’。但大概2002年以後,就再也沒有聽到過了。”

  圖為羅開春在巡山護林途中(9月26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西黑冠長臂猿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雲南省的無量山、哀牢山一帶,種群數量十分稀少,被評估為極度瀕危物種。通過羅開春的描述,專家告訴他,他發現的是一只雌性西黑冠長臂猿。

  此後幾年裏,羅開春觀測到的西黑冠長臂猿數量不斷增長,“2012年又發現一只黑色的,也就是雄性的,和之前發現的那只雌性的配成了對;2015年生了個小寶寶,2019年又生了一個……”到目前為止,羅開春長期監測的西黑冠長臂猿數量已達3群15只左右。

  不只西黑冠長臂猿,近年來巡山護林工作中,羅開春通過肉眼和紅外相機,觀測到了越來越多的珍稀野生動物,毛冠鹿、黑熊、黃喉貂、中華鬣羚、黑頸長尾雉……它們的頻頻出現,是無量山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例證,而作為一名堅守大山32年的護林員,羅開春既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圖為羅開春在進行野生動植物監測(9月25日攝)。新華網 李浩 攝

  上世紀80、90年代,當地不法分子濫砍濫伐、偷捕盜獵等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羅開春一面不厭其煩地向村民們普及法律知識,一面與不法分子鬥智鬥勇。最驚險的一次,羅開春循著槍聲和狗叫聲,追到了一群盜獵鬣羚的不法分子,對方是4個成年漢子,當時正在林間的一片空地上休息,身邊還放著1桿獵槍。面對人多勢眾的盜獵者,羅開春靈機一動,“啪啪啪”按動相機快門,趁著幾個人捂臉躲避的空檔,迅速上前用腳踩住獵槍……周璇中,羅開春初步了解了幾人的資訊,一下山就趕緊報案。最終,通過羅開春提供的線索,公安機關迅速鎖定目標,將幾名不法分子繩之以法。

  採訪中羅開春告訴我們,他當時用的是膠片相機,其實裏面根本就沒有膠捲,“想想還是有點後怕!”

  為了守護無量山,羅開春不僅常年忍受一個人巡山的孤獨和勞累,還得罪了不少人,其中還有幾位親戚。這樣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為什麼能夠堅持32年?羅開春的回答樸實而動人,“為人民服務就是共産黨員的宗旨,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無量山,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護林員,我有責任守護好綠水青山,造福子孫後代。”

  22年夜守候鳥遷徙通道,為鳥兒制作“身份證”

  深夜12點,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夜色蒼茫、萬籟俱寂,最北端的鳳凰山上一座亮著燈的小樓前,袁玉川等來了遠道而來的“客人”。

  鳳凰山是我國西南境內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具有鳥類飛行范圍廣、數量大、時間長、種類多等特點,是鳥類環志和研究的理想場所。自1999年開始,每年秋冬季節,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都會到鳳凰山鳥類環志站開展鳥類環志工作,袁玉川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員。

  圖為袁玉川在山林中記錄鳥類(9月27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鳥類環志,是將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統一制作、刻有唯一編號的特殊金屬環固定在鳥兒的跗跖上,然後原地放飛,以便在其他地點再次觀測到。通過這種方式,來研究鳥類的遷徙路線、種群動態等。通俗點説,就是為鳥兒制作“身份證”。

  “晚上山裏霧氣大,我們在地上放一個燈,它們順著光就飛過來了。”袁玉川的工作通常是在夜間進行,盡管環志站布設的是軟網,但為了防止對鳥類造成傷害,袁玉川和同事們必須連續10幾個小時輪流盯著辦公室內的監控螢幕,一旦發現有鳥類上網,立刻就要把它們解開,並及時進行環志和放飛,整個過程僅五六分鐘。

  圖為袁玉川將刻有編號的特殊金屬環固定在鳥兒的跗跖上(9月27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環志工作是為了更好監測鳥類、保護鳥類。”讓袁玉川高興的是,當地的鳥兒越來越多了,“小時候很難見到的鳥,現在都很常見,這證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袁玉川説,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鳥類保護工作者,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發揮黨員帶頭作用,保護好無量山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老一輩革命家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進一步激勵著我堅定信念、扎根深山,為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林海波濤,鳥鳴清脆。無量山深處的堅守,仍在繼續。(完)


出品人:王江

監制:李霞

統籌:羅春明

編導:趙普凡

攝影:趙普凡 李浩

撰稿:念新洪

剪輯:李浩

外聯:黃曉英

 

鳴謝: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

中共南澗縣委宣傳部

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華網雲南頻道

聯合出品

 

  往期回顧

  【慶祝建黨百年特別策劃】雲南故事|百年誓詞,雲嶺為證!

  【雲南故事·“六一”特別策劃】聽“媽媽”的話

  【微紀錄·雲南故事】“選礦能手”黃道軍:在千淘萬漉中錘鍊匠心

  【微紀錄·雲南故事】灘地管理員——守護洱海的那一抹橙

  【微紀錄·雲南故事】洱海邊有群上海來的“治水人”

  【微紀錄·雲南故事】“單腿村醫”李紅奎:拄著拐杖去行醫

  【微紀錄·雲南故事】畢懷中:一條腿也要闖出脫貧致富路

  【微紀錄·雲南故事】金沙江邊種柳人

  【微紀錄·雲南故事】鄉村教師農加貴 一師一校堅守“麻風村”34年

  【微紀錄·雲南故事】一波三折的“天麻扶貧路”

  【微紀錄·雲南故事】從“阿地馬底”到“阿路底”——余友鄧下山記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02113102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