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微紀錄·雲南故事】一波三折的“天麻扶貧路”

2020年07月28日 09:00:41 | 來源:新華網

山高坡陡的亞谷村。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這是一個駐村工作隊一波三折的扶貧故事。

  怒江大峽谷,碧羅雪山深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子裏甲鄉亞谷村,是國家稅務總局怒江州稅務局對口幫扶的深度貧困村。

  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駐村工作隊與村民在天麻種植基地討論天麻種植。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一)

  山高坡陡,産業匱乏的亞谷村,共有707戶238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了一半以上。

  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發展什麼産業?從哪入手?怒江州稅務局主要負責人帶領駐村工作隊展開了密集的走訪調研。

  事情並不順利。米線加工、養豬……都因為各種原因不了了之。

  既要適合當地發展,又要符合村民意願,到底從哪入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曹崇法坦言:非常迷茫!

  一籌莫展之際,南安小組村民提了一嘴,“我們這裡有野生天麻,可以試試。”

  村民的建議讓駐村工作隊員很興奮,經多方調研論證,氣候、土質、海拔都適宜,最終敲定了天麻種植作為産業發展的突破口。

  但問題來了。祖祖輩輩習慣了種植傳統農作物,一旦真要種天麻,村民們心裏又沒了底,“種得出來嗎?”“賣得出去嗎?”“失敗了怎麼辦?”……

  村民們遲疑不決,眼看天麻種植就要擱淺。曹崇法帶着工作隊找到南安小組村民和三四,説服他帶個頭,挑起天麻種植的大梁。

  和三四常年在外務工,聰明、勤勞、有見識,是南安小組乃至整個亞谷村的能人。在他的發動下,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加入了這一全新的嘗試。

  駐村工作隊趁熱打鐵,幫助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怒江州稅務局投入10萬元,並爭取到珠海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50萬元,注入合作社。

  平整土地、培訓技術、購買種子、試驗種植,亞谷村架起了産業脫貧的第一座集體通行橋梁。

駐村工作隊與村民在查看天麻生長情況。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二)

  2018年,2畝天麻試種成功,村民們心裏有了些底。2019年初,亞谷村分兩批種下了60畝天麻。

  現在説起來簡單,過程其實頗費周折。

  合作社社員投工投勞、按比分紅,但村民們的觀念一時轉不過來,幹了幾天活不見錢,質疑也就來了,有些還打起了退堂鼓。“幹一天活就應該有一天的工時費。”“這些錢為什麼不分給大家?”“是不是騙我們?” ……

  駐村工作隊反復解釋,“投入的資金是用來發展種植的,等天麻賣了,大家就有分紅收入了!”

  更讓駐村工作隊員焦慮的是,合作社理事長和三四也動搖了。“我出去打工,掙得多,還不受氣!理事長我不當了,你們重新選一個人。”村民的不理解,讓和三四倍感壓力,一度萌生了退意。

  村民要退出,理事長要撂挑子,天麻種植再次面臨擱淺。

  “那段時間寢食難安!”曹崇法説,這一關要是過不去,就意味着前期所有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了,“以後村民們還會相信駐村工作隊嗎?”

  駐村工作隊員想盡辦法,不斷地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用3年時間探索一個長久致富産業,值得!”

  駐村工作隊的誠意最終打動了村民,“怒江州稅務局一心一意幫我們,這樣輕易放棄,不行!”

  村民們的幹勁再次被調動了起來,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陡,硬是將3000多斤天麻種子背上山,種下地。

  “這不僅是扶持産業發展的問題,更是幫助村民轉變觀念的過程。”回想起這段歷程,曹崇法深有感觸。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天麻種植成為亞谷村第一個開花結果的扶貧産業。新華網 趙普凡 攝

(三)

  2019年3月,60畝天麻全部種下地。怒江州稅務局駐村扶貧的接力棒,也交到了以李國良為第一書記的新一批駐村工作隊員手中。

  當年年底,種下去的天麻成熟了。“我們對銷售一竅不通,種出來賣不出去,會不會白辛苦?”村民們再次沒了信心,有些甚至不再來采收天麻。

  如何幫助村民銷售天麻,成了駐村工作隊面臨的新考驗。

  “只要種得出來,銷售問題不怕!” 李國良説,已經投入了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一定要幹出成效,讓村民看到希望。

  怒江州稅務局主要負責人也從品質檢測、定位、包裝、宣傳等方面做了精心部署,將責任分解到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天麻銷售推進的關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銷售工作陷入困局。

  駐村工作隊員和利祥是天麻銷售的責任人,銷售困局讓他無比焦灼,“想盡一切辦法,能上的&&全上!”

  那段時間,和利祥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琢磨微信朋友圈的天麻銷售文案怎麼寫,“厚着臉皮天天發!”駐村工作隊員的努力感動了不少人,越來越多的人為他們點讚、轉發。

  經過怒江州稅務局主要領導和駐村工作隊的持續努力,銷售終於打開了突破口,中交集團一次訂購了400公斤,剩餘的2噸天麻也陸續通過各類渠道銷售一空。

  一波三折後,天麻種植成為亞谷村第一個開花結果的扶貧産業!壓在駐村工作隊員心裏的一塊巨石,也終於卸下了!

  在怒江大峽谷裏,在雲嶺大地上,像亞谷村“天麻扶貧路”這樣動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據統計,目前雲南省各級各部門選派的駐村工作隊員共有3.5萬名,儘管扶貧工作困難重重,但他們選擇扎根基層,精準施策,迎難而上。如同亞谷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國良所説,“駐村就是要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這是時代給我們的考卷,我們一定要把它答好!”(完)

 

出品人:王江

監 制:李霞

編 導:羅春明

攝 影:趙普凡

撰 稿:羅春明 念新洪

剪 輯:羅春明

外 聯:黃曉英

 

  往期回顧

  【微紀錄·雲南故事】從“阿地馬底”到“阿路底”——余友鄧下山記

  【微紀錄·雲南故事】托厄哈扒”桑南才:32年峽谷郵路 百萬郵件傳深情

  【微紀錄·雲南故事】富村青年鬥貧記:“90後”帶3000留守婦女“指尖致富”

  【雲南故事特別策劃·戰“疫”】春城的4.1萬束“微光”

  【微紀錄·雲南故事】峽谷支教團——記雲南大學獨龍江研支團

  【微紀錄·雲南故事】“奇蹟校長”張桂梅:11年圓千名山村女孩大學夢

  【微紀錄·雲南故事】邊寨紀事:50年前在茅草房結婚,50年後他們要開鄉村旅館

  【微紀錄·雲南故事】反貧戰士

  【微紀錄·雲南故事】足球小將 高原追夢 

【糾錯】 [責任編輯: 丁凝]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2912139226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