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平政街節孝巷
狹長而幽靜的巷子深處
坐落着一座青瓦白墻的雲南傳統小院
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內景(6月22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走進小院
屋子最顯眼處,挂着一幅畫
那是1926年11月7日晚
李鑫、周宵、吳澄、黃麗生、楊靜珊等
秘密召開會議
正式成立了中共雲南特別支部
如同畫中熠熠閃光的燭火
他們
在雲嶺大地播下了一顆革命的火種
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內景(6月22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幾個年輕人身處的
是軍閥反動統治下的雲南
前路晦暗、險象環生
一不小心就會頭破血流、骨斷筋折
甚至丟掉性命
是什麼?
讓他們
義無反顧、無怨無悔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
在節孝巷點燃火種的先烈已離我們遠去
星星之火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和發揚下
燎原雲嶺大地
巡着星火
我們一路追尋答案
張桂梅(2019年10月15日攝)。新華網 李寧 攝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
10多年來她的“家”
就是學生宿舍的一個下鋪
鐵架床、統一花色的被褥、小小的衣物收納袋
所有“家當”
都和學生用的一模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
她的枕頭邊多了幾樣東西
——手機、電筒、小喇叭、止疼藥
每天早上5點
枕邊的手機鈴聲會準時響起
打開手電筒,抄起小喇叭,再揣上止疼藥
張桂梅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直到晚上12點半
她才會再次回到“家”中
忍着疼痛,躺下休息
這份“朝5晚12”的工作
她已經幹了10多年
身為一校之長
卻無車無房無存款,還落下一身的疾病
是什麼?
讓她
捨身忘我,鞠躬盡瘁
桑南才(2020年5月11日攝)。新華網 劉東 攝
行走在怒江大峽谷深處的郵遞員桑南才
有着一雙手長滿老繭的雙手
如果仔細看
還會發現
他的右手中指缺了一截
幾年前的一次投遞中
天降大雨
本就險象環生的山路愈發難行
一個急轉彎
桑南才沒把穩
連人帶摩托車滾下山崖
手指頭被石頭砸得血肉模糊……
33年來
1人,1車,13個行政村,16萬公里峽谷郵路
意外時有發生
桑南才早已傷痕纍纍
是什麼?
讓他
不畏艱險,堅持上路
計永波(2019年7月19日攝)。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曲靖市富源縣駐村扶貧幹部計永波
駐村第三天的一個場景
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那一天
他到一個貧困戶家中走訪
被煙熏得漆黑的屋內
只有兩床薄薄的被子和幾袋發黴的玉米
屋頂還漏着雨
看到這一幕
他的眼淚奪眶而出
懷着對貧困群眾的深厚情感
計永波扎根貧困山區
和千千萬萬駐村扶貧隊員一道
投身扶貧攻堅
是什麼?
讓他
扎根山鄉,無怨無悔
從1926年11月7日晚的節孝巷開始
巡着星火
我們一路追尋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
所有疑問
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答案
因為
他們是共産黨人!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
頑強拼搏、不懈奮鬥
換來雲嶺大地的翻天巨變
他們用鮮血、汗水、淚水踐行的錚錚誓詞
編織進雲嶺發展的每一頁
響徹雲嶺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出品人 王 江
監 制 李 霞
統 籌 羅春明
撰 稿 念新洪
攝 影 趙普凡 丁凝 劉東
剪 輯 趙普凡
特 效 陳寒青 王奇旺
鳴謝單位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往期回顧
【微紀錄·雲南故事】“選礦能手”黃道軍:在千淘萬漉中錘煉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