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體彩-七星彩
  • 體彩-七星彩

【微紀錄·雲南故事】金沙江邊種柳人

2020年10月13日 08:48:16 | 來源:新華網

  出麗江古城向西,50多公里,行至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登高望遠,“長江第一灣”赫然就在眼前。與“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同樣令人驚嘆的,是江邊綿延數&&的柳林,它們如同一條綠色的飄帶。

  人們慣常説“無心插柳柳成蔭”,但金沙江邊鬱鬱蔥蔥的柳林,卻凝聚着幾代“有心人”的汗水和心血。石鼓鎮林業工作站站長和朝明,就是“有心人”裏的中堅力量,8年來,他帶領群眾在江邊種下10萬餘株柳苗,用一抹抹新綠,為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保護“添磚加瓦”。

和朝明在金沙江邊的柳林中查看柳樹生長情況(攝於4月22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有心插柳”10萬餘株

  4月,幾場小雨下過,和朝明盤算着再組織一次種柳。早在今年1月,他就地取材,已砍好了大量柳枝,並泡到江水中,使其充分吸收水分,長出根係。泡好的柳苗,植樹節前後種了大部分,眼下還剩一批。

  今年40歲的納西族漢子和朝明,是土生土長的石鼓人,本職工作是護林防火。2012年,他組織林業系統的黨員在金沙江邊試種了100多株柳苗,成活率還不錯。次年,他開始號召黨員幹部、護林員、村民、學生等,在金沙江邊大規模種植柳樹,至今已有8個年頭。

  幾個電話打過去,不一會兒,種柳的人工就安排妥當了。“一説到種柳,鄉親們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來30多個人,一早上就能種完!”

  “每個人開多少工錢?”聽到記者問,和朝明笑了起來,連連擺手,“沒有工錢,大家都是義務的。”

  約定種柳的當天,一大早,村民們就聚集到村活動室門口,開拖拉機的、扛鋤頭的,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向金沙江邊開進。

  金沙江與村子之間,是大片的農田,路上和朝明回憶起了1998年金沙江洪水氾濫的情景,當時沿岸大片農田被淹,和大多數村民一樣,家裏收入斷了。“當時我和哥哥在縣城讀書,父母連學費都拿不出來,到處借錢。”少年時期的窮困經歷,成為和朝明種柳的一大緣由,“柳樹易於栽種、成活率高、長勢快,能起到防風固土、抵禦洪水的作用,從近的來説可以保護農田,從遠的來説可以改善生態環境。”

  説話間,金沙江邊到了,和朝明趕到前頭,帶領鄉親們來到他浸泡柳苗的位置。一行人把柳苗搬運到和朝明提前找好的一塊沙地上。沙地距離江邊約900米,一趟下來,鞋子裏全是沙。

  種柳正式開始,性格溫和的和朝明,突然變得嚴格起來,“你這個坑挖得不夠深啊,至少要1米!”“行距太寬了,3米左右,重新來!”

  對鄉親們嚴格,是因為江邊種柳實在不易,“旱季風沙大,雨季又容易漲水,風一刮、水一衝,可能就把柳苗帶走了,我們必須把前期工作做好,提高它們成活的概率。”和朝明告訴記者,剛開始種柳的那幾年,柳苗被沖走的概率特別大,尤其是2014年,好幾千株都沒能活下來。好在幾年堅持下來,情況逐漸好轉,“前幾年種下的柳苗長起來,起到了一定的防風擋水作用,後面種的柳苗成活率自然就提高了。”

  8年來,和朝明帶領黨員幹部、護林員、村民、學生等,在石鼓鎮金沙江沿岸,種下了10萬餘株柳苗,“保守估計,成活下來有五六萬株。”

4月21日,在石鼓鎮航拍的金沙江,江邊柳林如同一條綠色的飄帶。(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護得江邊綠柳終成林

  石鼓鎮採訪期間,種柳結束後,我們跟隨和朝明和老鄉們,沿着江邊的柳林走了一段。鬱鬱蔥蔥的柳林裏,除了近幾年種下的“新樹”,還有少量樹齡超過30年的“老樹”,這些樹,又是何人所種呢?

  和朝明告訴記者,村裏其實一直就有在江邊種柳的傳統,他從當天上午參加種樹的老鄉中,拉出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他是我表叔,也是原來的老村長,這些樹應該就是他帶着種的。”今年70歲的和紹武老人回憶,上世紀80年代,為了保護農田,村子裏在金沙江邊壘起江堤、種植柳樹。

  進一步了解下來,我們發現,在玉龍縣金沙江沿岸,老一輩的種柳人還有很多。龍蟠鄉的和自寬,自1969年就開始堅守金沙江邊,20年如一日守堤、種柳;巨甸鎮的張曉桐,上世紀70年代開始組織群眾在金沙江邊大規模種植柳樹,配合築壩導流工程,建起了一道綠色屏障……

  老一輩種柳人,不僅留下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他們的精神也鼓舞着和朝明這樣的後輩,“聽老一輩講,他們那個時候種柳樹,連農具都湊不夠,有些人甚至把家裏的飯勺都拿來了,人挖手刨,一天最多種三五棵!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不堅持種下去呢?”

  從老一輩手裏接過種柳任務的和朝明,也在有意識地向下一代傳遞“接力棒”。近年來,每次種植柳樹,和朝明都盡量把上小學的女兒帶在身邊,他也多次&&附近的學校,邀請學生們一起參與種樹。“讓孩子們從小就有環保的意識,知道要保護好金沙江,要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柳林。”

  據統計,截至目前,金沙江流經玉龍縣境內的巨甸鎮、石鼓鎮、龍蟠鄉等9個鄉鎮,沿江一共種植有柳樹310.8萬棵,佔地面積達11.66萬畝。鬱鬱蔥蔥的柳林,不僅實現了老一輩種柳人保護良田的樸素願望,也為“長江第一灣”增添了一抹美麗的綠色。

  採訪當天,種完柳樹不久,天空下起了小雨,這也是和朝明最喜歡的天氣,“下雨有利於柳苗生長,但不能太大,太大江水一漲又怕被淹,小雨剛剛好!”和朝明告訴記者,他計劃再用五六年的時間,把石鼓鎮金沙江沿岸適宜植被生長的地方,都種上柳樹。(完)

和朝明和村民們在金沙江邊種植柳樹(攝於4月22日)。(新華網 丁凝 攝)


出品人:王江

監製:李霞

編導:念新洪、趙普凡

攝影:趙普凡、丁凝、李寧、和紅艷

剪輯:丁凝

撰稿:念新洪

  往期回顧

  【微紀錄·雲南故事】鄉村教師農加貴 一師一校堅守“麻風村”34年

  【微紀錄·雲南故事】一波三折的“天麻扶貧路”

  【微紀錄·雲南故事】從“阿地馬底”到“阿路底”——余友鄧下山記

  【微紀錄·雲南故事】“托厄哈扒”桑南才:32年峽谷郵路 百萬郵件傳深情

  【微紀錄·雲南故事】富村青年鬥貧記:“90後”帶3000留守婦女“指尖致富”

  【雲南故事特別策劃·戰“疫”】春城的4.1萬束“微光”

  【微紀錄·雲南故事】峽谷支教團——記雲南大學獨龍江研支團

  【微紀錄·雲南故事】“奇蹟校長”張桂梅:11年圓千名山村女孩大學夢

【糾錯】 [責任編輯: 范芳鈺]
01007021001000000000000001111348139434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