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抗疫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
2020-09-24 10:49:04 來源: 《求是》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和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偉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

  一、彰顯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治國理念

  民本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早在商周時期,中國政治就開始了神本向人本的轉化,産生了“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等思想觀點。到春秋戰國時期,民本思想進一步發展,老子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管子則説:“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及至宋代,張載提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等等。數千年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內化為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經過代代相傳,融入我們黨這樣一個百年大黨的執政理念,成為具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的重要特質。

  傳統民本思想是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的來源之一。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不僅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與光大,更是在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指導下基于偉大實踐的創造與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生動體現了黨對人民的感情、對人民的信仰、為人民的風骨和擔當。德莫高于愛民。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地強調:“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做到應收盡收”,“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果敢的歷史擔當,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關閉離漢離鄂通道,實施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救治,大幅度降低病亡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這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這是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念的最好體現!這也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證!”

  實踐效果是最有説服力的檢驗,在14億人口的大國,我們在較短時間裏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這份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世所罕見的抗疫成效與標榜人權至上的一些西方國家的抗疫低效相比,更能彰顯出我們黨是人民的黨、是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黨。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緊緊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充分激發廣大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我們就一定能夠使最廣大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輝煌。”

  二、彰顯了“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早在《易傳》中,我們的先哲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古代神話流傳的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孔子倡導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漢代蘇武的飲雪吞氈,南宋岳飛的精忠報國,等等,都深刻體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勇往直前的鬥爭精神。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是民族精神的凝練表達,在中華民族危難時期發揮了巨大精神激勵作用,推動著中國歷史不斷發展進步。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薄看主峰。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的必勝信心、高超的鬥爭本領、頑強的革命鬥志,領導全國人民迎難而上、齊心協力,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就越強。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既要徹底戰勝疫情,還要完成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相信中國戰勝這次疫情後,將更加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與必勝的鬥爭豪情,堅定了億萬人民戰勝疫魔的決心與信心。

  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面對疫情,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衝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他們中間,有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而自己錯過救治的醫院院長,有永遠無法向妻子兌現婚禮承諾的丈夫,也有犧牲在救治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媽媽……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頑強、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堅韌、創造力的巨大而聞名于世”。從歷史中走來,我們對風險和挑戰並不陌生,對奮鬥和勝利更加堅定。從戰洪水、防非典,到抗地震、化危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江大河裏,每一顆水滴都折射著頑強拼搏,每一塊礁石都見證著不屈奮鬥,每一面風帆都洋溢著無窮希望。有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才有了大江大河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磅薄氣概,才有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三、彰顯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

  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裏,國與家、集體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中國人堅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擔當,崇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奉獻精神,篤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堅貞誓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早已沉淀為中華兒女的內在品格,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

  在新時代,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更是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團結奮進、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薄力量,讓整個世界再次體會到中國人舉國同心的家國情懷。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封城!”1月23日上午10時,農歷除夕前最後一個工作日,“九省通衢”的武漢一夜之間按下“暫停鍵”。管控一座千萬級人口城市的人員流動,世所未見。“大武漢有上千萬人,通過封城來控制疫情蔓延擴散,難度很大,下這個決心是非常不容易的。確實是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從這個意義上講,湖北人民特別是武漢人民作出了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很了不起,你們為整個抗疫鬥爭立下了大功。”總書記在武漢考察時十分感慨地説,“我在路上就一直在想,武漢市是多麼好的一座城市!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裏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這場嚴峻鬥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展示了不怕犧牲的精神、勇于擔當的精神、顧全大局的精神、敢于奉獻的精神。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疫情,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書寫下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壯麗篇章!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從來都不是因為有救世主,而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肆虐橫行。不只是武漢人民,廣大人民群眾面對生死考驗,面對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迅速集結,“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鏗鏘,丹心閃耀。14億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展示了哪裏有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哪裏就有“舍小家為大家”的真情奉獻。

  家國一體,家是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偉大抗疫鬥爭體現出來的偉大精神汲取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中的家國情懷,繼承了愛家與愛國的主旋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

  四、彰顯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關懷

  尊老愛幼、守望相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與家庭、國家緊密相連。《禮記》描繪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便是人們守望相助的社會。《周禮》一書將“慈幼”、“養老”、“振窮”、“恤貧”、“寬疾”、“安富”列為大司徒的職責。儒家主張推展親情,才能有對天下人的大愛。重視人文關懷,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經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靈中,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成為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在疫情防控的最關鍵階段,一張照片曾經引起人們的共鳴:夕陽余暉下,一位醫生陪病床上的老人看夕陽,漫天霞光。4月9日,在上海、四川、湖北三地醫務人員的接力救治下,這位老人、87歲的患者王欣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治愈出院。面對那些為他拼過命的白衣戰士,他哽咽了:“你們把我從死神那裏救活了……”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歲以上、7位百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一位70歲老人身患新冠肺炎,10多名醫護人員精心救護幾十天,終于挽回了老人的生命,治療費用近150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的:“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黨員幹部聞令出徵、勇敢逆行、忘我拼搏。特別是下沉防疫一線的幹部,重點關注社區的鰥寡孤獨廢疾者,確保防范意識普及到位、生活保證落實到位、居民情緒紓解到位,把人文關懷落實到更多民生保障之中、落實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實踐中。

  人命關天,是中國人的信條。很多國際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竭盡全力治病救人的舉動,包括對高齡老人和困難家庭的不離不棄,在許多國家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能做到,是因為我們秉持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理念,是因為我們努力實現著人民對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期盼。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確證,這就是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保駕護航的人間至愛。

  五、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

  5000多年風雨滄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優良傳統。《詩經·秦風》這樣讚美團結奮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論語》曰“泛愛眾,而親仁”。墨子提倡“天下之人皆相愛”,“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若此則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孟子·滕文公上》中説“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抗疫大戰,驚心動魄。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建立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全國各地方各方面各負其責、協調配合,集中統一、上下協同、運作高效的指揮體係,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證。全國各地方各方面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局面。

  疫情防控,堅持全國一盤棋。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晉”全力、鼓足“贛”勁、力“皖”狂瀾、“粵”來越好……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醫療支援行動。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辟600多個集中隔離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最優秀的人員、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千裏馳援,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各行各業扛起責任,國有企業、公立醫院勇挑重擔,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衝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各類民營企業、民辦醫院、慈善機構、養老院、福利院等積極出力,廣大黨員、幹部帶頭拼搏,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奮勇當先,廣大科研人員奮力攻關,數百萬快遞員冒疫奔忙,180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全國人民都“為熱幹面加油”!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積淀而成的偉大民族精神,守望相助、有難同當是56個民族榮辱與共的精神特質,這種特質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進一步發揚光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俗話説,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團,一人划船難過大江河、萬人劃槳敢闖汪洋海,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在巨大災難面前,唯有集中全國精銳力量才能辦大事、解難事,只有團結友愛、風雨同舟,才能共克時艱。

  六、彰顯了“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文明底蘊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在新時代,這一處世之道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它源自中華文化倡導“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真情理念,源自對當代人類發展的深度思考。面對疫情,中國始終同各國緊緊站在一起,休戚與共、並肩戰鬥,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履行國際義務,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資訊,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資訊,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許多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並向所有國家開放,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我們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從3月15日至9月6日,我國總計出口口罩1515億只、防護服14億件、護目鏡2.3億個、呼吸機20.9萬臺、檢測試劑盒4.7億人份、紅外測溫儀8014萬件,有力支援了全球疫情防控。我們倡導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國際援助、疫苗使用等方面提出一係列主張……

  大道不孤,大愛無疆。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風范、大國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國是病毒受害國,也是全球抗疫貢獻國,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源于中國人民的古道熱腸,源于面對災難同舟共濟的人道主義精神。這場疫情防控,不但讓世人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愈發熠熠生輝。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鬥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發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優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作者:謝伏瞻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抗疫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4112653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