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佔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等5則
2018-06-01 08:26:37 來源: 《求是》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陳先達:佔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真理和道義結合並同處于當代制高點的論斷,既是對馬克思偉大光輝一生和偉大人格的精練概括,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本質特徵及其當代價值的最好詮釋。在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依然處于真理的制高點,因為它科學地回答了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社會向何處去這個歷史之問、世紀之問、當代之問。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永遠不會終結,它在後繼者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不斷得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造性發展的范例。馬克思主義佔據道義的制高點,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為無産階級和人類解放而鬥爭的學説,代表人類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歷史進步方向。在中國,中國共産黨同樣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中國共産黨把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解放作為自己的革命目標,為了人民的利益,無數中國共産黨人流血犧牲、英勇就義,是革命道德的楷模。共産主義對共産黨人來説,既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又是理想和信仰。我們要把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堅守共産主義的理想信念,像馬克思那樣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中國的近百年歷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變革史,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繼續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和道義的旗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光明日報》 2018年5月14日)

  葉自成: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主要體現為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它歷久彌新、與時俱進、生生不息,是今天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底氣。偉大民族精神推動中國人民探索正確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人民找到中國道路、發展中國道路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道路也必將在偉大民族精神的滋養下越走越寬廣。偉大民族精神推動中國人民進行思想理論創新。中國共産黨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進程中,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精神特質,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偉大民族精神推動中國人民探索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而來的,其之所以行得通、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深深扎根于中國土壤。偉大民族精神灌溉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並在這個過程中鑄就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國人民的偉大民族精神也是分不開的。正因為擁有偉大民族精神的灌溉滋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越來越繁榮興盛,在此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氣,我們的發展也因此獲得了更為持久、更為深沉的力量。(《人民日報》 2018年5月9日)

  劉靖北:進行偉大社會革命必須保持偉大革命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社會革命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産物,它不僅包括全部經濟基礎的變革,而且包括思想文化等意識形態在內的全部上層建築的變革。中國的社會革命是整個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表明社會主義沒有滅亡,也不會滅亡,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依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産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歷史進軍中,正是靠著偉大的革命精神,我們才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困難,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要不斷從偉大革命精神中汲取繼續前進的力量,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堅定不移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光明日報》2018年5月3日)

  常修澤:從更宏觀的視角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應當關注“大四新”,即加快形成新體制、新供給、新組合、新主體。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構建新體制。緊緊抓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這兩個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係,為新舊動能轉換創造有利條件。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創造新供給。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等都屬于供給側。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係,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使創新成果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培育發展新動力。應加快産學研深度融合,讓機構、人才、市場、資金都充分活躍起來,為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插上翅膀,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形成新組合。更好地整合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和管理等要素,推動經濟發展由過去主要依靠土地、資本、低成本勞動力轉向主要依靠創新、管理、高素質人力資本。這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品質發展的一項核心任務。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培育新主體。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人才、各行業各領域技術創新的專家型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是實現新舊動能順利轉換的根本。為此,要完善人才評價、保障、激勵機制,激發和弘揚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尊重創造的文化氛圍,讓創新願望得到尊重、創新才能得到發揮、創新成果得到肯定。(《人民日報》 2018年5月7日)

  袁銀傳 潘冬曉:共産主義是歷史必然性、理想崇高性與現實操作性的有機統一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産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中國共産黨人關于共産主義的科學論述,對于不忘共産黨人的初心,把共産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機統一起來,破除共産主義“渺茫論”的思想誤區,堅定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將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也是對全世界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最好紀念。共産主義是科學理論、合理制度、實際運動“三位一體”的有機統一整體,它既是人類崇高的社會理想,又是人類最合理的社會制度,還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建立共産主義社會制度為目標的實際運動。盡管共産主義的完全實現是未來的事情,但是共産主義思想體係、共産主義制度萌芽、共産主義實踐早就存在于歷史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共産主義絕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而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共産主義繼承了資本主義和以往人類社會創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在物質生産力、生産關係、思想道德、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人與自身關係等方面,積淀了人類對美好社會追求的精華,是人類歷史上最合理、最進步、最美好的社會。共産主義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賽,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我們必須把共産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互聯接、有機統一起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和戰略定力,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勠力同心取得共産主義“接力賽”我們這一棒的優異成績,譜寫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美華章。(《紅旗文稿》2018年第9期)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佔據真理和道義制高點的馬克思主義”等5則-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486112292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