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特稿)“美麗中國”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十八大代表談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顧瑞珍 趙仁偉 王軍偉)“美麗中國”,一個傳統而又嶄新的名字。
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並首次把這一概念寫入了黨代會報告,這是對人民群眾生態訴求日益增長的積極回應,也彰顯了執政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
建設“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昇華
“十八大報告有很多亮點,其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大亮點。作為環保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奮,深感責任艱巨、使命光榮。”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代表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説。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説,“雖然生態文明這個詞並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這次是系統化、完整化,帶有一定程度的理論化,是我們黨對資源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一系列戰略思想方針的再概括和再昇華。”
黨的十六大提出“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五年前,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生態文明”。
五年後的今天,十八大報告再次論述“生態文明”,並獨立成篇。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
過去十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空前加強。
十年間,全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8.63億畝,是歷史上造林面積最多的時期,全國森林覆蓋率由16.55%增加到20.36%。
十年間,我國提高了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環境准入門檻,頒佈了實施清潔生産標準,建立落後産能淘汰機制,實施了新的飲用水衞生標準,推進了PM2.5等新國標監測……
歷經60多年建設發展,我國日益走向繁榮富強。毋庸諱言,許多發達國家工業化時期出現的問題也擺在了中國面前。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山西朔州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由於過度依賴煤炭産業,生態環境背負着沉重壓力。“目前,朔州正大力弘揚和傳承右玉精神,以‘建設自然、生態、現代、宜居的幸福新城’的發展方向,努力實現轉型跨越。”山西省朔州市委書記王茂設代表説。
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生存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大慶市委書記韓學鍵代表對此深有感觸。“十一五”期間,大慶市加快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人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我們只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真正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舒適環境的需求,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楊偉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