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美麗中國"繪就新畫卷--十八大代表談生態文明建設
2012年11月13日 20:46:44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建設“美麗中國”呼喚著發展路徑的綠色轉型

    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河北邢臺市委書記王愛民代表體會深刻。一度,邢臺市在發展工業時由于環境污染,外面的好項目進不來,優秀人才留不住,原有的企業也想往外搬,邢臺經濟也從全省中遊掉到了倒數第二。“這讓我們認識到,絕不能因為追求GDP而以犧牲環境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代價,走生態發展、綠色發展之路才是正確的選擇。”王愛民代表説。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呼喚著發展路徑的綠色轉型。

    “保護生態和促進發展其實並不衝突。”貴陽市委書記李軍代表説,貴陽市從2007年底開始把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總抓手和切入點,5年來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4.7%。“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快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單位生産能耗下降了26.8%,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空氣優良天數達到55%以上。

    “山清水秀的生態美本身就是生産力。”廣西河池市委書記黃世勇代表一語中的。

    在陜北黃土高原的溝壑間,如今也出現了一座“森林城市”。陜西省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代表説,“實施‘綠色延安’13年來水土流失大大減少,而且這13年是延安經濟發展最好的13年。”

    安康市北靠秦嶺,南依巴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年調水總量的28%來自這裏。安康市委書記方瑋峰代表説,安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設生態,有效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

    “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王茂設代表認為十八大報告中這“三個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在浙江杭州、河南南陽、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當前我國的東、中、西部地區都普遍將生態文明放在重要位置,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生態立市”成為眾多城市的戰略選擇。

    建設“美麗中國”要靠生態文明制度呵護

    “美麗中國”要有科學發展的格局之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美麗,更需要制度呵護。十八大報告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四個方面,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係統的部署。

    “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來達到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樣的目標,成為我們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一個路標。”周生賢代表表示,我們將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設美麗中國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生態文明建設最終要靠制度法規來保障。”李軍代表説,希望報告可以加上“重視生態文明立法工作”。

    “防止把生態文明建設簡單化、片面化、消極化。”河南信陽市委書記郭瑞民代表認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糾正生態文明建設會阻礙經濟發展、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就不能發展工業、推進生態建設主要是綠化美化環境等認識誤區。

    山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楊懷恩代表説,僅僅是號召和觀念轉變還不夠,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領導幹部考核的標準和辦法,完善問責獎懲制度,形成適應生態文明理念要求的“硬約束”。

    “與制度結合的監管才是有效的監管,歸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設的力量。”山西運城市委書記白雲代表説,要將經濟社會建設中貫徹綠色發展的實踐同向群眾宣傳普及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結合起來,推動綠色現代化和綠色價值觀齊頭並進,使老百姓更加自覺地支援綠色發展,投身綠色變革。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代表認為,中央和地方綠色創新應激勵相容,中央是綠色發展的規劃者,地方是綠色發展的實踐者。既要集中優勢打殲滅戰,如主體功能區的生態安全體係建設等,更需要打持久戰,如推動節能減排、減碳等行動,持之以恒地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上一頁 1 2  

分享到:
( 編輯: 黃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