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晉”行時丨憶烽火歲月 尋歷史迴響

百團大戰的戰場上,那些斑駁的彈痕、殘存的工事,喚醒着我們對抗戰的敬畏、對先烈的感恩;62歲的周雪松通過光影,將一份份跨越時空的家國情懷傳遞給每一位觀眾;畫師們用青綠與硃砂,將古人三伏天的生活智慧凝固在壁畫上……8月4日至10日,新華社記者沿着歷史的脈絡,憶烽火歲月,尋歷史迴響。

新華“晉”行時丨憶烽火歲月 尋歷史迴響

百團大戰的戰場上,那些斑駁的彈痕、殘存的工事,喚醒着我們對抗戰的敬畏、對先烈的感恩;62歲的周雪松通過光影,將一份份跨越時空的家國情懷傳遞給每一位觀眾;畫師們用青綠與硃砂,將古人三伏天的生活智慧凝固在壁畫上……8月4日至10日,新華社記者沿着歷史的脈絡,憶烽火歲月,尋歷史迴響。

編輯:趙睿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百團大戰: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最大進攻戰役

  盛夏時節,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巔滿目蒼翠。

  百團大戰紀念碑如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插雲霄,“戰績輝煌 永垂史冊”八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全國唯一以百團大戰為主題的紀念館巍峨聳立,默默講述着85年前八路軍浴血奮戰的故事。(新華社記者王學濤 李紫薇)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280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最大,其次是電子報。(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聽,黃土高原上的“紅色金融”傳奇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新華社記者前往革命老區山西省呂梁市興縣進行採訪。興縣,這個坐落在黃土高原上的小縣城,卻在中國金融事業發展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這裡,正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之一——西北農民銀行的誕生地。(新華社記者原勳 何莉)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6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網站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重走抗戰戰場|百團大戰·攻堅娘子關 血戰獅腦山

  1940年8月,為粉碎侵華日軍的“囚籠政策”,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役。

  百團大戰打響後,晉察冀第4軍分區第5團擔負了強攻天險娘子關的重任。一連連長鄧仕均堅守娘子關車站西邊磨河灘村,牽制敵軍。(新華社記者郝一林 原勳)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85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博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重走抗戰戰場|雁門關伏擊戰

  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自古便鐫刻着金戈鐵馬的記憶。1937年的深秋,這裡成為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前沿陣地,上演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日傳奇——雁門關伏擊戰。(新華社記者郝一林 原勳)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49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博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重走抗戰戰場丨首戰平型關 美名天下揚

  如今,重走平型關大捷的戰場,這片曾被熱血浸染的土地,承載着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英勇不屈的偉大精神,激勵着我們向更光明的未來,勇毅前行。(新華社記者郝一林、原勳、鄧浩然)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22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用光影傳遞家國情懷

  今年62歲的周雪松,自幼就對露天放映的紅色電影産生濃厚興趣,並為影片中的英雄人物深深觸動。1981年入伍後,周雪松被分配到電影組,開始從事電影放映工作。

  退伍後,周雪松進入大同市博物館工作,雖然工作繁忙,他對電影的熱愛卻愈加深厚。周雪松利用業餘時間跑遍各地二手市場,至今已收藏各種規格的放映機7套、電影拷貝400多部,其中大部分為經典革命電影。(新華社記者楊晨光)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31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00後”講解員甄睿:將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在革命老區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坐落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抗戰歷史的革命紀念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這裡也是“00後”女孩甄睿工作的地方。生於革命老區山西潞城的她,自幼就對紅色文化和抗戰歷史耳濡目染。2023年,學習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甄睿大學畢業後,選擇成為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新華社記者楊晨光)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59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國寶畫重點|三伏天,從壁畫看古人的“消夏”時光

  中伏已至,濕熱的氣浪席捲城市,現代人生活依賴科技,通過空調、冰飲抵抗炎炎夏日,而古人的“消夏”智慧同樣令人驚嘆。古代“冰箱”讓瓜果冰涼、一杯“涼飲”沁人心脾,他們利用自然饋贈驅散炎熱。(新華社記者 樊欣陽)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29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自媒體號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太行古村引客來

  時下,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虹梯關鄉虹霓村進入旅游旺季。地處太行山深處的虹霓村歷史悠久,被稱為“懸崖上的古村落”。2013年,虹霓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近年來,當地依託獨特的峽谷地貌和古村落資源,不斷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讓古老村落煥發新的活力。2024年,虹霓村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次。(新華社記者楊晨光)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413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視頻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詹彥:遠山行|新華走筆

  這些年,我行走在山西的大山深處,遇見這些平凡而又不凡的普通人,和他們同吃同住交朋友,感受並記錄他們的快樂、幸福、艱辛、奮鬥、堅守……(新華社記者詹彥)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6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網站。(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瞭望 | 西苑醫院山西醫院:打造中醫標杆

  自2021年3月成為首批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下稱西苑醫院山西醫院)即開始了自己以中醫為特色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探索。

  該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下稱西苑醫院)、依託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合作共建而成。(新華社記者 馬曉媛)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43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往期欄目

新華“晉”行時丨憶烽火歲月 尋歷史迴響

新華“晉”行時丨關注防汛抗洪救災 記錄村醫護佑鄉鄰

新華“晉”行時丨追憶烽火抗戰歲月 保護傳承文化遺産

新華“晉”行時丨尋訪紅色印記 見證老區新變

新華“晉”行時丨回望太行風雲 着墨今朝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