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晉”行時丨回望太行風雲 着墨今朝新篇

登臨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上“戰績輝煌 永垂史冊”的題詞光輝不減;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百團大戰紀念館每年吸引游客40余萬人次前來參觀;曾在戰爭中千瘡百孔的陽泉,正向着“數智新城”轉型蛻變。7月7日至13日,新華社記者追隨總書記的足跡,回望太行風雲,着墨今朝新篇。

新華“晉”行時丨回望太行風雲 着墨今朝新篇

登臨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上“戰績輝煌 永垂史冊”的題詞光輝不減;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百團大戰紀念館每年吸引游客40余萬人次前來參觀;曾在戰爭中千瘡百孔的陽泉,正向着“數智新城”轉型蛻變。7月7日至13日,新華社記者追隨總書記的足跡,回望太行風雲,着墨今朝新篇。

編輯:王夢佳

 

  和總書記面對面 | 一場精神的洗禮

  山西陽泉,一場新雨後的獅腦山雲霧蒼茫。百團大戰紀念館巍然矗立於山巔。

  7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回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那輝煌的一頁,深情地説:“88年前的今天發生的‘七七事變’,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起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到這裡來就是接受精神洗禮。”(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2143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自媒體號佔比最大,其次是微信。(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第一觀察 |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産業轉型升級提出新要求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要把握市場需求,加強科技創新,讓傳統産業煥發新活力。8日,總書記在聽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對當地轉型發展進一步強調,把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927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網站佔比最大,其次是微信。(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第一觀察 | “七七”這一天,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館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跡,重溫中國共産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禦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4487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自媒體號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網站。(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鏡觀·迴響丨砥柱中流護家園 轉型發展邁新步

  2025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山西陽泉考察。

  在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習近平總書記向八路軍烈士敬獻了花籃,接着,參觀了百團大戰紀念館。總書記還考察了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山西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861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網站佔比最大,其次是微博。(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奮發圖強,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鼓舞信心、催人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山西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廣大幹部群眾&&,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遵循,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凝心聚力、奮發圖強,在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749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信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網站。(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鑒往知來丨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産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禦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勳。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跡。(新華社記者胡夢雪、李紫薇)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09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網站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新聞多一點丨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7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他察看企業生産車間和産品展示,同現場工人親切交談,了解山西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新華社記者梁曉飛、陳志豪)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54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網站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學習快評丨銘記抗戰歷史,開創光明未來

  “今天來到這裡有特殊意義”,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省陽泉市,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深切的緬懷,表達着對先烈的崇敬,更宣示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堅定決心。(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95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自媒體號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第1視點|沿着高質量發展的路堅持走下去

  7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他察看企業生産車間和産品展示,同現場工人親切交談,了解山西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240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博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第1視點|深切緬懷 殷殷重托

  7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跡,重溫中國共産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禦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820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網站佔比最大,其次是微博。(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重識陽泉——“百團大戰主戰場”的“新戰役”

  追隨總書記的足跡,記者走進陽泉,來聆聽這裡刻骨銘心的故事,蒼勁有力的人文經濟脈動,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新華社記者陳志豪 李紫薇)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97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探訪百團大戰紀念館

  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頂峰,百團大戰紀念碑如一把鋒利的刺刀直插雲霄,全國唯一以百團大戰為主題的紀念館坐落於此。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這裡每年吸引40余萬游客前來參觀。(新華社記者 詹彥)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30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自媒體號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在八路軍總部舊址探尋抗戰勝利密碼

  88年前,盧溝橋畔一聲槍響,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由此揭幕。以太行山區為肇始的敵後戰場,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正面戰場一道,共同支撐起中華民族永不彎折的脊梁。然而,以敵後根據地有限的資源稟賦,要支撐起敵後抗戰何其不易。八路軍究竟憑藉什麼,喚醒了沉睡的山鄉,凝聚起人民戰爭的磅礡力量?(新華社記者許雄)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547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微博佔比最大,其次是新聞APP。(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了不起的她:十年駐村路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一頭精幹的短髮,大嗓門,走路帶風。這位“鐵娘子”,用了十年的時間,硬生生把南留南村這個曾經全鎮唯一的貧困村,變成了瓜果飄香、遠近聞名的農業特色村。(新華社記者鄧浩然)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16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呂梁山黃河畔,老區人民吃上“旅游飯”

  跑了幾十年長途車的山西石樓人高虎應,以前從沒想到,自己還能靠家門口的風景吃上“旅游飯”。

  晉陜大峽谷間,咆哮的黃河陡然迴旋,環抱出龜背一般的“黃土峁丘”,流出了近360度的圓形大灣。這裡是雄奇壯美的“石樓灣”,平均每日吸引約300名游客。(新華社記者柴婷、任軍)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204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新聞戰士何雲: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巍巍太行,蒼山如刃。在山西省左權縣麻田村的西山上,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面向東方。紀念碑側面鐫刻着陸定一同志的題詞:“一九四二年五月,華北新華日報社社長何雲等四十余位同志壯烈犧牲,烈士們永垂不朽。”何雲,這位以筆為槍的新聞戰士,在1942年日軍大掃蕩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新華社記者萬倩儀)

  截至目前,該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總量共143篇。各信源的信息發布情況中,新聞APP佔比最大,其次是自媒體號。(數據來源:新華睿思·數媒智慧分析平台)

  傳播趨勢

  傳播信源分佈

往期欄目

新華“晉”行時丨回望太行風雲 着墨今朝新篇

新華“晉”行時丨探訪黃土地上的“小巨人” 見證晉綏革命故土展新顏

新華“晉”行時丨記錄高溫下的堅守 感受山水間的清涼

新華“晉”行時丨下鄉村、進田野、訪石窟 書寫三晉大地的奮進足跡

新華“晉”行時丨解讀文化瑰寶 直擊夏收現場 定格競技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