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被譽為“中華第一關”,自古便鐫刻着金戈鐵馬的記憶。1937年的深秋,這裡成為了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前沿陣地,上演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日傳奇——雁門關伏擊戰。
1937年10月,日軍侵佔大同後,繼續向南進犯太原,企圖一舉拿下山西。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奉命深入日軍側後,破擊大同經代縣、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擊日軍運輸隊,截斷日軍補給線。
1937年10月18日,第716團主力在代縣黑石頭溝公路兩側高地設伏。10時許,日軍汽車駛入伏擊區。八路軍以密集火力向敵軍車隊進行襲擊。21日,該團再次於黑石頭溝地區設伏。9時許,敵軍再次進入伏擊區。八路軍居高臨下,以猛烈火力殲敵,之後主動撤出戰鬥。
雁門關伏擊戰切斷了日軍由大同經雁門關至忻口的後方補給線,有效地配合了忻口戰役,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
如今,站在雁門關的城墻上,眺望遠方,當年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那段歷史永遠不會被遺忘。雁門關,不僅是一座軍事要塞,更是一座精神豐碑。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在危亡時刻的堅韌與不屈,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怕艱難,奮勇向前。
記者:郝一林、原勳
攝像:麻明磊
包裝:吳欣語、戎如玉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