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麼事,讓這些代表“時時放心不下”?

2022年06月27日 16:25:2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6月27日電(記者 吳振東、楊有宗、郭敬丹)因為“心中常常牽掛”,所以“時時放心不下”。中國共産黨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記者採訪多位來自社區治理一線的代表,聽他們談談那些放心不下的事。

    (一)

    對上海普陀區長征鎮象源麗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倪曉倩來説,她的牽掛和放心不下,是能不能在第一時間聽到和回應老百姓的急難愁盼。

上海市普陀區長征鎮象源麗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倪曉倩 (受訪者供圖)

    過去五年間,倪曉倩從一名兩新黨務工作者,變為社區治理當家人。為提高居民幸福指數,她在小區亮起書記名片,吸引50多名青年黨員組建創想社,在小區開闢有聲黨史之路、兒童種子天地等空間。通過每月聯席會議,她帶領居民區幹部、志願者聯動周邊學校、商鋪、企事業單位,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資源共享家”,居民生活愈發多姿多彩。

    象源麗都小區榮獲全國首批老齡友好示範小區稱號,這得益於在照顧獨居、殘疾、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上有擔當、有辦法。倪曉倩為了充分發揮居民對共建美好生活的主觀能動性,以多種方式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零距離感受民情民意。

    “守護好小區這一方天地,我是第一責任人,老百姓能否在此安居樂業,我是時時放心不下的。”倪曉倩説。

    上海市委報告提出,超大城市治理必須發揮人民主體作用,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城市。倪曉倩説,未來五年,自己和同事要搭建更多線上線下民意“直通車”,設計更為標準化、制度化的社區居民關愛政策,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做靠譜人、靠譜事,打造靠譜社區。”

    (二)

    如何煥發老舊小區的生命力?這是上海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長島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秀勤過去五年最放心不下的事。“小區應該充滿活力和創造力,讓人生活舒適,或許它存在的時間已經很長,但‘老舊’不應該是它的特點。”

戰“疫”中的上海市浦東新區浦興路街道長島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秀勤 新華社記者 楊有宗 攝

    行走在長島路居民區,車輛停放整齊、綠化修葺一新,尤其小區裏一幢幢黃、藍相間的樓座格外顯眼。2020年調任到此後,李秀勤發現,這個回遷房小區面臨停車秩序混亂等諸多問題。

    在徵得居民同意後,由李秀勤主導,將居民區樓座外立面更新,從原來的土黃色改為更亮眼的黃藍相間配色。小小的改動,讓居民看到社區實實在在的變化,也更願意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李秀琴創新&&服務群眾工作方法,牽頭創建“幸福島”黨建項目,組建“弘島”黨員志願者團隊及助力美麗家園建設的“靚島”團隊等,通過黨建引領,社區自治力量充分發揮,治理能級得到顯著提升。

    上海市委報告中“強化區域資源統籌和多方主體聯動,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共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內容,讓李秀勤感觸頗深。“社區工作者放心不下的事,件件都有清晰的回應。”李秀勤考慮,要把今年上海抗疫中涌現出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留下來、穩定下來,通過項目搭&、黨員帶頭、群眾唱戲,凝聚更大的基層治理合力。

    (三)

    上海也有“留守兒童”?

    這是崇明區新河鎮永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施鳳近年來“時時放心不下的事”。

上海市崇明區新河鎮永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施鳳 (受訪者供圖)

    崇明地處上海遠郊。多年前,交通不如現在便捷,村中外出務工的年輕父母一年不回幾次家,隔代撫養也帶來不少成長的煩惱。看著孩子期待的眼神,施鳳在永豐村成立“小鳳工作室”,組建“愛心媽媽”志願者隊伍,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學習上的幫助。

    施鳳告訴記者,隨着父母回家頻率、時間大大提升,真正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如今已經寥寥無幾,工作室的服務對象已從留守兒童擴大至全村的未成年人。同時,通過鏈結當地中學資源,孩子們與高中生開展結對,“雙減”下,學習輔導、課後服務都有了質的提升,受到孩子、家長的高度認可。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天真的童心、爛漫的童趣、快樂的童年’,市委報告裏的這句話説到我的心裏去了。”在施鳳看來,農村孩子生活狀態的變化,折射了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的步伐,這一圖景只會越來越美。“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各方都要盡一份責任,我會把這件事始終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助力他們成長成才。”

    (四)

    2021年,上海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科團隊長嚴正榮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稱號。二十多年服務健康上海建設,他在老人身上傾注最多心力,最放心不下的也是老人。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科團隊長嚴正 新華社記者 郭敬丹 攝

    數字化助力城市發展,卻也讓老人遇到“數字鴻溝”。近年來,嚴正帶領團隊,依託家庭醫生App等,為方便老年人就醫提供幫助,但還是存在沒有或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離線”老人。“每次看到老人着急,我更是憂心。”

    翻看市委報告,“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積極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表述,帶給嚴正十足的信心。“我要再多想點辦法、多做點工作,比如在保留傳統電話、現場預約門診的基礎上,也要及時發現問題,讓新科技手段對老年人更友好,讓他們搭上‘數字快車’,誰也不落下。”

【糾錯】 [責任編輯: 許超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63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