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碼魔都·守滬擔當|今天我也是光榮的“大白”——一個新華社記者的上海封控筆記

2022年03月30日 20:23:33 來源: 新華社

視頻記者董雪、張夢潔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3月28日電(記者 董雪)3月27日晚上,上海宣布開展新一輪切塊式、網格化核酸篩查,其中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自3月28日5時起先行封控,開展核酸篩查,4月1日5時解封。

  我所居住的小區位於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屬於先行封控區域,且在此之前小區因有居民確診已處於封控狀態,今天是連續封控的第10天。4個月前,我在上一輪上海抗疫中發出《封樓筆記》三篇,沒想到這個系列還會迎來“第二季”,接下來幾天我將陸續記錄下真實的新一輪封控生活。

  “想當志願者的可以直接來拿防護服,現在缺人!”一大早,一個個穿戴嚴實的志願者“大白”們已經在核酸檢測點做準備了。與以往不同的是,我也從被引導、被守護的居民,成了“大白”中的一員。

  3月28日下午完成核酸檢測後,小區志願者們合影一張。(由志願者提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些志願者其實不是醫護人員,而是跟大家一樣的普通居民。我們小區封控以來,不斷有住戶主動獻出愛心加入志願者隊伍,人數從第一批的9人壯大到了30多人。因為報名踴躍,我今天(28日)才“搶”到機會。

  我的志願者初體驗説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在核酸檢測時引導大家按照樓棟號依次排隊,為不會用手機和沒有手機的老人登記檢測二維碼,給年長、體弱、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幫助,以及解答大家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又難度不小。從早站到晚、步數上萬、嗓子喊疼對志願者來説稀鬆平常,我慚愧的是,今天沒能順利教會一位老人用手機登記二維碼。

  “我想學會在手機上登記,這樣以後就能少給你們添麻煩了。”一位老人在排隊時主動找到我幫忙。他很少使用手機,手機上沒有下載微信等app,每次做核酸檢測都是請工作人員用身份證信息登記,再打印出紙質二維碼以供掃描。

  不巧的是,手機在下載安裝微信時就卡住了,只好約定等他做完核酸檢測再繼續,但可能因為志願者都穿着防護服難以辨認,後面我沒再見到這位老人。下次引導居民做核酸檢測時,我會特別留意,爭取彌補這個小遺憾。

  志願者正在幫助老人做核酸檢測登記。 新華社記者董雪攝

  如果説我對什麼感觸最深,那應該是居民與志願者之間的守望相助。

  我們志願者隊伍的組成很有意思。跟我一棟樓的施大哥是個熱心腸,封控前他主要忙活自己開的汽車修理鋪,封控後他成了“樓主”,在樓棟群裏為大家答疑解惑、排憂解難,遇到缺米少面的,他慷慨解囊,有發牢騷要吵架的,他也能耐心疏導化解矛盾;一個姐妹是浦東新區一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她説單位裏除了保障基本運轉的同事外,大家都就地轉為所在社區的志願者,為防疫貢獻力量;在脫下防護服時,我還看到志願者隊伍裏有位頭髮灰白的大叔,他話不多,但不管是推輪椅,還是管秩序,幹勁一點不比年輕人弱……

  居民們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們心頭溫暖,我今天一天聽到的“謝謝”,可能比以往任何一天都多。“媽媽你看,是‘大白’,謝謝‘大白’。”一個三四歲的可愛小女孩跟我打招呼;“謝謝小姑娘,我們老兩口能堅持,不用特別幫助。”一對老夫妻相互扶持着排隊;“謝謝啊,我兒子中午檢測完,就不耽誤下午的網課了。”一位母親説……

  作為志願者裏最新的一員,我問他們,又不給錢,又耗力氣,為啥還這麼積極當志願者?“為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為自己的家園奉獻一份愛心,沒什麼豪言壯志。”施大哥説出的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小區正門被封住了,有外賣小哥送外賣。新華社記者董雪攝

  下午四點左右,在居民們和志願者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這個居住着三千多人的小區完成了這一輪核酸檢測,順利打完了社區抗疫的又一仗。目前,居民除了不能出小區外基本一切如常,小區內的生鮮超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物資供應穩定。

  回到家打開手機,我看到同事們在上海各地發回的抗疫報道,《齊心協力迎大考——上海新一輪核酸篩查目擊》《浦東:金融要素市場如常運轉》《專訪隔離點負責人馬昕:收治平穩有序,正逐漸增加醫護力量》……身處其中,我們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正在打一場抗疫硬仗,願明媚的春光早日到來。

  新華社『解碼魔都』工作室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5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