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漫遊”在申城興起
市民遊客漫遊武康路,一邊走一邊聽講解。蔣迪雯 攝
由于疫情,近兩年,傳統出境遊乃至各類長短途國內旅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市人大代表劉民鋼注意到,最近興起一種“都市漫遊”的旅遊模式。
這種旅遊大多通過熟人推薦,網絡預約,由熟悉本市文化和歷史研究的愛好者導覽,漫步上海街頭,邊走邊看邊講解,時間不長,費用不高。據上海旅遊大數據監測,農歷虎年春節假期前4天,上海市共接待遊客598.7萬人次,其中不少遊客選擇了“都市漫遊”。來上海遊玩的老張一家就訂購了這樣的漫遊路線。他們選擇的導遊是一名大學熱愛歷史建築的研究生,對方為老張定制了兩條馬路的遊線。一條是巨鹿路,老張一家興致勃勃地遊覽了石庫門福海裏、厚德裏、晉福裏,去了人氣書店渡口書店和JUICE潮店;一條是永福路,看點是鬧中取靜,梧桐樹將近十米寬的馬路遮掩,人車相對稀少,顯得很寧靜。老張一家花了半天走下來,覺得很有味道。
“這種被稱為‘行走上海’的都市小旅遊模式,一般根據遊客的興趣度身定制,廣受市民遊客的歡迎。”在劉民鋼看來,這種旅遊模式發起靈活快捷,又充分依托上海東西方文化交融、城市建築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內容豐富的特點,不僅有利于上海歷史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傳承,還有利于激發市民遊客對上海城市的熱愛,值得推廣。
“但是,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這類都市漫遊也存在著不足。”劉民鋼發現,這種旅遊模式的組織和實施渠道過多,組織者構成復雜。組織者有本市的相關文化機構,但更多的是個人組織。一般是網上組團、臨時集聚,參與者也不固定。導遊的品質參差不齊,講解內容或深或淺。有些導遊對上海的歷史有較深入的了解,講解生動準確。而有些導遊的講解內容就顯得生澀,甚至缺乏依據。另外,這種旅遊模式的收費標準不一。據了解,一般行情是20元至30元/次,也有200元至300元/次的檔次,但組織者並不提供任何收據。山西遊客劉女士經熟人介紹訂購了“上海弄堂一日遊”産品。導遊一次性收取200元,帶她逛了幾條馬路。但劉女士對導遊的講解很不滿意:“我問的很多問題,他都回答不上來,行程安排也很敷衍,不像是資深建築文化愛好者。”但礙于熟人面子,劉女士也不好多説什麼。
“正規旅行社很少採用這類都市漫遊的模式,不少都是熟人推薦、網上預約,有的屬于半私人聚會性質。”劉民鋼認為,旅遊業的發展關係著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市漫遊”這種旅遊模式雖然很受歡迎,但疫情防控多靠自覺,存在一定風險。為此,他建議,政府管理部門應及時關注這種小旅遊模式,適度介入,加以積極引導。比如,協助做好疫情防控指導,對組織人員和項目進行登記備案,對收費標準和方式予以規范,對相關人員提供適當的培訓等。“本市旅遊行業也可借鑒此類旅遊的特點,發揮自己的長項,開發類似的旅遊項目。”(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