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不能回家,醫護人員救治患者不松懈

劉萍在隔離病房工作
今天是除夕,闔家團聚的日子。作為上海戰疫堡壘的上海市公共衞生臨床中心新冠病房內,新冠救治工作依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自2022年1月以來,突然激增的境外輸入患者一度讓在院患者人數創了新高,雖然出現過一波出院高峰,但在院患者人數依然處於高位。為了捍衛上海城市公共衞生安全,這個春節,依舊有不少醫護人員選擇堅守崗位,他們告別家人,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奮戰在抗疫一線。
及時篩出高危患者
1月上旬,為了應對境外輸入患者收治高峰,公衛中心結核科主動請纓,最終除1人進修、2人堅守門診外,其餘醫生悉數進入新冠病房抗擊疫情,並承包了一整棟病區的收治工作。“大家都是同事,配合起來有默契,而且我們平均年齡才38歲,絕大多數在疫情常態化時擔任過樓長,有統籌臨床一線救治的經驗,可以應對任何挑戰。”來自結核科的劉萍目前擔任所在病區救治組組長,對於當前救治力量充滿信心。
1月8日,劉萍正式進入閉環開啟了第四輪新冠救治,“白天管患者,晚上填表格”也成為她每天的工作常態。劉萍清楚地記得,最忙碌的時候,一天收治了將近40例患者,其中一位70多歲的老年患者讓她印象深刻。該患者入院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且免疫指標低下,屬於“高危人群”,若處置不當,患者病情會有加重的風險。於是,劉萍和床位醫生一起及時採取干預措施,並給予對症治療,等結束工作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我們這裡也是遵循事不過夜的做法,哪怕收治患者數量再多,當天必須全部‘過堂’審核一遍,把高危人群及時篩選出來,心裏也會覺得非常踏實。”
抗疫至今,劉萍已經連續三個春節沒有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而最近一次陪伴家人,還是去年上半年陪同父親在上海看病。“每次和父母視頻,他們總是報喜不報憂,讓我安心工作。其實,我早就知道父親的病時好時壞,只是在視頻裏大家心照不宣。”除了父母的健康,最讓劉萍牽掛的人還是剛剛讀初中的兒子。讓她欣慰的是,在缺少母親陪伴的時候,兒子自己學會了做菜燒飯。“過去我總以為兒子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沒想到我不在身邊的時候也能整個四菜一湯,當他爸和我説兒子長大獨立了,我心裏總覺得酸酸的。”這個春節,劉萍依然要堅守崗位,不能回家陪伴家人,但是她已經悄悄網購了兒子最愛的模型玩具,決定之後當面給孩子一個補償。
“完美”錯過紀念日
1月24日中午,正在逛超市採購年貨的護士石英群收到護理部短信,通知她2月1日進艙開展新冠護理工作。自2020年大年初一開啟首輪新冠護理任務以來,石英群即將再次於大年初一“出征”。於是,她的年貨清單又多了幾種由洗漱用品和泡麵零食組成的“抗疫物資”。
石英群回憶,2020年春節的年初一上午,正在父母家拜年時接到下午進艙的緊急電話。匆匆告別父母和家人,簡單收拾了一些衣物,僅2小時後,她就出現在了自己的崗位上。“當時對疾病還不了解,第一次進病房心理還是很緊張的,明天即將是我第6輪進艙,雖然心態平穩,但是繃緊院感防控弦一刻也不敢松。”時隔兩年,石英群更加從容了。
今天吃好年夜飯,石英群即將進入隔離病房。她早早就問同事要來了最新版的感控培訓視頻,有空就把整個流程過一遍。雖然對她來説,穿脫防護服、手衞生消毒等流程已經歷了成百上千遍,但是院感防控無小事,她希望提前讓自己的精神“預熱”起來。石英群告訴記者,家人們今天很早就開始準備自己愛吃的菜肴。“大家都説我也是上‘戰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必須要喝酒壯行,並祝福我凱旋。”
2月14日不僅是西方情人節,還是石英群的結婚紀念日,因為抗疫又即將“完美”錯過。“已經和愛人約好到時候通過手機視頻隔空慶祝紀念日。”抗疫至今,多次和家人錯過重要節慶日、紀念日的石英群已經習以為常,但最“虧欠”的還是剛滿6歲的兒子。“其實在1月上旬,我答應兒子要過年帶他去電影院看動畫電影,看來這個心願只能年後再彌補啦。”(左妍 范忭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