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化公園:探索智慧公園解決方案
世博文化公園東入口處的舞動廣場。 本報記者 邢千里 攝
“你以為是在打游戲,人家是在管理85公頃的公園!”這幾天,“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上一條世博文化公園的短視頻意外“出圈”,引來眾多點讚。這條短短15秒的視頻,“主角”正是今年元旦前夕部分開放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新上線的“一體化運營管理&&”。只見&&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園區的俯瞰全景一覽無余,游客服務、生態監測、園區管理、應急指揮等8個主題業務的可視化數據清晰排列,點開一級級菜單,客流統計、廁所流量、PM2.5值、設備報錯、智慧尋人、停車場找車等功能一一跳出……由於畫面作了動畫風的處理,讓人感覺像是面對一幅超大的游戲場景,難怪有人會誤以為“是在打游戲”……
記者獲悉,由上海地産集團運營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其“一體化運營管理&&”以可視化大屏作為主要指揮樞紐,有8個主題業務數據展示、工作桌面67個類別的業務數據管理,通過資源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統計各類公園運營管理相關數據,支撐指揮大屏可視化數據展示與工作桌面業務數據管理,應用數據分析技術將按需生成各業務主題報表數據。
借助&&有效細化“管理顆粒”
記者了解到,由於軟體運營後&構建了與實景完全一致的線上“虛擬公園”,展示的畫面真實復現了公園內每一棵樹木、每一條道路、每一棟建築以及周邊景觀,因而為實現公園活動全感知、所有數據融合共享、人工智能全方位應用於公園管理運營和服務的最終目標提供了可視化層面的支撐,並通過指揮大屏、管理人員PC端、現場工作移動端三屏聯動實現工作閉環模式。
“公園智慧化管理&&在國內一些地方已有建成,但我們這套系統可以説是當之無愧的‘高級定制’。”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竹談起“一體化運營管理&&”,語氣充滿自信。她告訴記者,早在公園籌備初期,管理方就已將智慧公園管理系統嵌入整個建設規劃中。“在公園設計初期,我們就編制完成《智慧公園設計導則》,統一設計標準,確保系統一體化、品質標準化。過程中,項目設計陸續攻克了統一接入數據標準、多建設子項互通互連及系統設計邊界統籌協調等難點痛點,確保頂層設計一以貫之,直達公園管理的‘神經末梢’。”
陳竹告訴記者,世博文化公園目前僅開放北區,等到全園建設完成後,這套系統將覆蓋弱電系統15個、機電系統12個、終端設備約35萬個、綠植芯片約3萬個,而涉及的設備類型則多達101個類別。&&提供包含公園中道路、河流、建築、植被、植物養護等基本數據在內的基礎數據庫,未來,它將以“虛擬公園”為基礎,對公園建築、綠植、機電設備、弱電設備、設施以及維修、保養管理、公園運維人員信息管理等進行數據一體化可視運營管理,從而實現“工作流程數字化+全程管理數字化”,努力探索智慧公園解決方案的“上海模式”。
入園總客流突破10萬人次
業內專家指出,隨着上海城市數字化新底座建設不斷深入,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加速落地,催生出更多全新的應用場景,世博文化公園“一體化運營管理&&”的上線運營,可以説是一個最新的成功範例。借助海量智能感知終端信息捕捉,管理部門能有效細化“管理顆粒”,聚焦公園運行的最小空間單元、公園管理的具體業務單元。同時,依靠大數據輔助和智能算法支持,更加精準地研判安全風險走勢,制定應對處置措施,動態優化指揮管理調度能力,提升顯示度、協同度、支撐度,從而為游客提供更好游覽體驗。
“‘一體化運營管理&&’是公園的指揮大腦,我們將緊密配合&&建設團隊,加快推進&&智慧化功能完整落地,結合運營需求,進一步優化場景算法、工單流程和應急管理機制。更好地把影響公園生命體健康的風險隱患察覺於醞釀之中,發現在萌芽之時,化解於事發之前。”陳竹&&。
記者獲悉,自去年12月31日北區開園以來,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各部門、運營團隊及志願者的通力合作下,總體運行平穩有序。截至1月12日上午10時,入園總客流已突破10萬人次,申園預約入園客流突破5萬人次。預計今年春季氣溫回升後,日均客流將進一步增加。
談到即將到來的春節黃金周,陳竹&&,虎年新春是世博文化公園迎來的第一個春節假期,目前運營團隊已啟動春節期間運營準備工作,力爭為游客提供更出色的游園體驗,提升游園舒適度。(記者 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