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連木染紅、銀杏葉黃,更多秋色還在路上

2021年11月19日 08:32:34 來源: 解放日報

市民在黃興公園的銀杏林中賞景拍照。 記者 賴鑫琳 攝

  11月10日起,上海今年公布的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路陸續開始保留落葉。讓城市更有溫度,讓街區更適合漫步,這是“落葉不掃”的美好初衷。但“落葉不掃”的啟動和管理是個技術活,十分考驗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截至昨天,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路中,已有17條啟動“落葉不掃”。

  銀杏、黃連木最守時

  今年上海“落葉不掃”景觀道路秋色的主力行道樹是懸鈴木、銀杏、欒樹、黃連木、楓楊、鵝掌楸、北美楓香等色葉植物。上海辰山植物園園林工程師劉炤説,就辰山植物園內的物候觀察記錄來看,各類色葉植物的色葉期一般為:懸鈴木,每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銀杏,11月10日至11月30日;欒樹,10月15日至11月10日;黃連木,11月5日至11月30日;鵝掌楸,11月10日至11月25日;北美楓香,11月5日至12月15日。

  對比“時間表”,記者發現,今年上海的銀杏、黃連木相對最守時。楊浦區的國曉路(江灣城路至淞滬路)、四平路(五角場至國定路),閔行區的元江路(昆陽路至曙光路),虹口區的四平路(海倫路至大連路),這些銀杏唱主角的“落葉不掃”景觀道路已不同程度被金色佔據。其中,國曉路(江灣城路至淞滬路)銀杏的變色狀態更好,七八成銀杏已全黃;四平路上的銀杏只有一兩成進入色葉期。

  閔行區的名都路(都市路至閔城路)上,北側十幾棵黃連木全部“染”上紅色和橙紅色,有市民誤把它們當成了楓樹。“今年黃連木的表現太驚艷了,實屬難得。”劉炤説,今年11月初至今,黃連木始終保持相當好的觀賞效果,沒有降水的情況下,預計可以“紅”到月底。

  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也注意到黃連木的異常:在晝夜溫差很大的山區,黃連木的滿樹紅葉可以紅得更艷更久,但在上海,受氣候影響,往往表現不佳。今年秋冬季前期突然的低溫促使黃連木葉片變色,後期溫度回升後,延緩了葉片凋落,延長了色葉觀賞期。

  今年最不守時的恐怕是懸鈴木和鵝掌楸。國曉路(江灣城路至淞滬路)的鵝掌楸和虹口區溧陽路(四平路至四川北路)的懸鈴木,變色的葉子只有兩三成。“估計再等一到兩周,大多數色葉樹就會有較好的景觀效果。”王玉勤説。

  及時調整“不掃”時間

  受到氣候、養護等因素影響,一些“落葉不掃”景觀道路上的行道樹尚未進入最佳狀態,因此暫時沒有保留樹葉。

  根據此前公布的資訊,四平路(海倫路至大連路)從11月15日開始“落葉不掃”,但記者在現場幾乎找不到落葉。正在掃街的環衛師傅表示,這幾天路邊的銀杏大多沒有變黃,落葉不多很難形成景觀效果,所以尚未接到要保留落葉的指令。為此,記者採訪了幾位路人,他們普遍表示,景觀效果不佳就清理掉,完全可以理解,建議相關部門根據每條道路行道樹的變色、落葉情況及時調整並公布“不掃”的具體時間。

  去年全市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路公布前,黃浦、靜安、普陀等區紛紛將懸鈴木景觀道路的“落葉不掃”啟動時間延後至12月初,因為近年來懸鈴木葉子變色和掉落的時間普遍延後。市綠化市容局表示,今年公布“落葉不掃”景觀道路前,上海各區已綜合考慮過區域特點、歷史風貌、建築特色等,在去年的基礎上對景觀道路進行了梳理和評估,部分區的景觀道路段有所調整或替換。之後,各區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更新相關資訊。(記者 陳璽撼)

  原標題:今年公布的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路已有17條啟動“不掃”

  黃連木染紅、銀杏葉黃,更多秋色還在路上

【糾錯】 [責任編輯: 羅沛鵬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31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