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公房也有“春天” 上海探索“原拆原建”舊改模式

2021年10月10日 09:30:32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10月10日電題:老公房也有“春天” 上海探索“原拆原建”舊改模式

  新華社記者鄭鈞天、丁汀

  廚衛合用、管道堵塞、屋頂漏水、屋內積水、房屋年久失修、結構老化……作為上海最早一批工人新村之一,建設于20世紀50年代的靜安區彭浦新村,經過60年的風雨,當年令人羨慕的新房子如今已“硬傷”累累。

  近年來,上海試點“拆落地”改造,由政府財政資金補貼,對房屋本體條件差、無修繕價值、難以通過改擴建方式實施成套改造的老舊住房進行拆除重建,待房屋竣工後居民再回搬,從根本上改善居民的居住品質。

  ——老公房換新顏

  “地方還是老地方,但眼睛一眨,老房子就換了新面貌,我們還以為走錯地方了。”回遷居民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記者在改造後的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小區看到,小區內配套建設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體育活動中心和生活服務中心,社區食堂、養老院、溫水游泳池、健身館、瑜伽室、乒乓球館等各類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居民幸福感大大提升。

  據上海市靜安區房管局負責人介紹,彭浦新村的舊住房“拆落地”改造從2005年起開始探索。在規模上由點到面,從整幢到成片、再到小區整體改造;在內容上由單一到綜合,從廚衛獨用到高層電梯樓房、再到各種生活配套設施,目前已在上海率先探索出舊房改造的新模式。

  以上海首個啟動“拆落地”改造的住宅小區——彭三小區為例,該小區的改建原則雖是“拆一還一”,但改造後由于多了獨立廚衛,每戶居民的使用面積要比原先多出一些。“每家每戶多出的面積大體相當,這也保證了公平性。”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説。

  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彭浦新村已累計改造房屋62幢、改造面積94292平方米、受益居民2797戶,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居民生活的煤衛合用、房屋結構老化、屋內嚴重積水等問題,還加裝了電梯,配置了停車位,小區環境也變得整潔優美起來。

  “停車難、‘懸空老人’等問題一步到位解決了!”彭三小區居委書記陳穎告訴記者,一個可容納285輛車的地下停車庫作為四期的配套設施一起交付,加上未來五期改造配套的車位,將基本解決彭三小區居民的停車問題。“煥然一新的小區環境也在改變著居民的習慣。這麼好的綠化和道路,與搬遷之前的‘臟亂差’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現在居民更加愛護環境了。”

  ——近300種房型簡並為92種

  彭一小區是彭浦新村街道舊改正在攻克的最後一個“難關”。記者了解到,彭一小區待改造戶數2110戶,現有房型共282種,房屋最小面積7.5平方米,最大面積110平方米。

  在舊房的成套改造中,方案設計是重中之重。改造不但要為每戶增加獨立廚衛等,還要保持房屋的面積、數量,兼顧戶型與朝向等因素,設計難度大。項目還涉及提升生活品質的配套設施,均需整體同步設計。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舊住房改造辦公室工作人員須炳榮告訴記者,經過做大量艱苦的群眾工作,最終282種房型被歸並至92種。“比如原來15平方米的房屋改造後面積增加至20平方米,原來16平方米的也增加至20平方米。開始一些居民不同意,但是如果不歸並房型,一家一方案最終不可能改造成功。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群眾工作,最終出臺了大家能接受的改造方案。”

  ——做好事要善始善終

  “現在很多居民見了我就説,幸虧當年同意舊改了,不然現在不僅沒有獨立廚衛,連樓都下不來,醫院也去不了。”從2004年開始就扎根于舊改工作的須炳榮感慨地説,“我已經79歲了,家裏人勸我不要繼續做舊改了。但我總覺得這件好事要善始善終,眼見曙光在望,我不能放棄。”

  據悉,彭一小區非成套舊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項目刷新了上海最大改造體量、最多改造戶數、最難改造項目、最高生效比例等多項紀錄。居民將在外過渡4年左右,待新房建好後,將回搬到煤衛獨用、環境整潔、綠化優美,配有陽臺、電梯和地下兩層車庫的新房。

  上海市靜安區房管局負責人表示,非成套舊住房改造工作是民生工作,也是民心工程,更是推動形成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用格局的生動實踐。

【糾錯】 [責任編輯: 嚴曦夢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3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