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築新優勢,強根固魂讓“紅色引擎”更強勁

2021年10月10日 09:28:47 來源: 解放日報

    蔚藍色的地中海東南岸,一排巍峨的橋吊上有一抹“上港紅”格外醒目——這裏正是由上港集團採用全球最先進的港口技術投資建設及運營的以色列海法新港,標誌著我國企業首次向發達國家輸出“智慧港口”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

    在申城的大街小巷,一輛輛宛如“百寶箱”的餐車成了這座城市裏一道暖心的風景線,流動的“光明橙”喚醒了無數市民的活力早晨。從原材料的田頭獲取,精加工,再到冷鏈配送——光明食品集團餐車上不少“爆款”餐食代表了環環相扣的全産業鏈布局,訴説著一個堅定的決心:“讓市民離不開光明。”

    兩個鮮活案例蘊藏著一條相通的邏輯主線——強根固魂讓“紅色引擎”更為強勁。近年來,上海國資國企堅持“牢記使命、深化改革、守正創新、服務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全力推進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創新等各項工作,國有企業競爭力、影響力不斷提高。在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本市6家國企入選,5家國企進入全球行業排名前三;今年1月至8月,本市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1萬億元,利潤總額250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8%和27.9%。

    把黨建放在首位,與改革發展同頻共振

    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公司治理全鏈條,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制定“四責協同”項目清單、責任清單,逐級簽訂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出臺建立健全巡察制度的指導意見……近年來,上海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持續推動國資國企改革發展與黨的建設同頻共振。

    光明食品集團黨委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黨建各項工作的首位。黨建引領在民生保障方面有著顯著意義,目前集團有550多個基層黨組織、7700多名黨員,他們奮鬥在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第一線,活躍在農業生産、工廠車間等一線崗位。

    上港集團黨委把黨對企業改革發展的引領,作為發揮黨委領導作用的首要工作予以推進落實。集團制定黨委研究討論“前置程式”實施辦法,明確涉及“三重一大”重大問題須先經黨委研究討論後,再提交經理層、董事會決策。下屬單位實行黨組織負責人、行政負責人以及行政班子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為黨委重大決策的落實奠定基礎。

    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太保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實現黨建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確保黨委在公司戰略決策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同時,切實遵循金融監管要求,借助上市平臺優勢,不斷健全權責清晰、相互制衡的“三會一層”制度,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決策保證。

    融入國家戰略,保障落實重大任務

    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事關民生改善和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但也面臨著資金籌措、經濟平衡、徵收收尾等難題。在上海,地産集團充當著“攻堅隊”角色,與相關區合作參與舊改地塊達到70個,涉及動遷居民6萬多戶,佔全市成片二級舊裏以下舊改任務的60%。為了加快建設租售並舉的住房體係,該集團還加大了資源資金資本投入,累計建成和在建各類租賃住房4萬多套,成為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以服務服從融入國家戰略、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優勢為目標,保障落實重大任務,上海國資國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展現出應有的使命擔當。一組最新數據提供了直觀印證:市國資委係統新增投資7000多億元,加大了對“三大先導産業”、“五個新城”、長三角等領域、區域的布局;在落實重大戰略任務上,深度參與臨港新片區、浦東引領區建設,正在實施和未來五年規劃實施的項目超過400個;在積極發揮“人民城市”建設主力軍作用上,推進實施城市功能、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等八大領域75項重點工作,共計200多個項目。

    光明食品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告訴記者,在黨建引領、城市保供、城市服務方面,集團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進一步發揮好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供應的底板作用;第二,大力推進光明城市廚房建設,讓上海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第三,積極探索光明學生餐的發展,形成光明特有的學生餐標準模式,積極踐行好‘讓市民離不開光明’的戰略目標。”

    激發創新活力,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試想一下,強颱風來襲之前,車主可以收到精準推送的天氣預警短信,微信平臺和朋友圈還有預警地圖提示高危積水路段,可減少車輛水淹風險,防患于未然。

    這番科技感十足的應用場景,已經在中國太保産險搭建的數字營運平臺上落地。就在今年第6號颱風“煙花”登陸前,該平臺向滬、蘇、浙、皖等地車主發送近800萬條颱風預警短信,而“雲工兵”太平洋風險預警地圖則通過歷史數據精準定位,讓大家“一鍵獲取”附近易澇點資訊。

    如果打開上海國資國企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一個“新”字高頻出現、貫穿始終。今年上半年,中國太保啟動推進大數據戰略,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建設,志在成為保險行業大數據建設與應用的引領者。

    上港集團聚焦高品質發展,推出三個“新”的戰略,堅持發揮引領作用。第一個“新”是拓展新區域,構建和完善沿江、沿淮、長三角區域服務網絡,聯合船公司開發“一帶一路”港口項目,服務新發展格局。第二個“新”是發展新科技,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打造科技引領的數字化港口,實現科技賦能和運營模式提升。第三個“新”是探索新業態,依托國家支援浦東高水準改革開放的意見,積極發展轉机集拼、航運金融等新業務、新業態,打造有序、共贏的港口新生態圈。

    面向未來,上海國資國企將充分發揮創新主體的作用,不斷完善創新體係、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能力,著力推動國有資本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三鏈融合”。(記者 唐瑋婕 徐晶卉 祝 越 史博臻)

【糾錯】 [責任編輯: 嚴曦夢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熱點推薦

掃一掃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上海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上海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上海頻道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3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