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俄門”讓美媒集體“後真相”
2017-10-11 07:43:25 來源: 文匯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本月9日,谷歌公司首次披露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有俄羅斯代理機構花費數萬美元購買政治廣告,並投放于谷歌旗下的谷歌搜索、Gmail和Youtube等主要産品上,試圖幹預美國大選。

  9月初,美國社交媒體“臉書”首席安全官斯塔莫斯率先透露,數百個疑似源自俄羅斯的“臉書”虛假賬號購買了10萬美元政治廣告,其內容涉及種族、性少數群體、槍支管控和移民等容易引發社會爭議的話題。“臉書”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隨後證實了這一説法,稱已經向美國國會提交了相關的3000多份政治廣告數據以協助調查。

  俄羅斯政治廣告事件連番爆出,使得原已淡出公眾視野的“通俄門”再度引發美媒混戰。以《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 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就已經給特朗普和俄羅斯呈上了一篇篇“檄文”。

  9月25日,《華盛頓郵報》 報道宣稱,這些賬號利用“臉書”精準定位的功能,向不同政治立場的用戶投放立場相左的資訊,以加深美國社會的分裂。其發布分裂言論的方式與競選時期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類似,因而美國調查官員正試圖調查特朗普團隊是否介入其中。在批判特朗普和反對俄羅斯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政治正確”後,美國新聞界似乎迎來了“黃金時代”,關于“俄羅斯在臉書上制造假消息”的文章此起彼伏。

  然而,在對“臉書”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美國安全部門並未找到確切證據證實這些政治廣告跟克裏姆林宮有關。更何況,斯塔莫斯所爆料的10萬美金,和“臉書”全年27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相比,實在是冰山一角,而僅僅這點廣告投放量根本難以左右美國選民的抉擇。

  盡管如此,美國媒體還是不失時機地大做文章,自“通俄門”爆發以來,這樣的做法已並非首次。格魯吉亞前總統外事顧問莫利·麥秋認為,這背後源于美國媒體情緒基礎上的二元對立邏輯:任何不和克裏姆林宮保持距離的言論都是親俄的,而所有的“親俄”言論都是政治不正確,哪怕這種話語尚有理性可言。在這樣的邏輯下,很多媒體不得不主動或者被動地選擇“擇清”自己,手段通常就是將似是而非的語言包裝成“新聞事實”。

  然而,就目前來看,無論媒體爭相討伐的“通俄門”是否成立,在這次美俄角力中,美國都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通俄門”被討論的時間越長,美國保衛國家信息安全的能力就越受到質疑,被俄羅斯掣肘的無力感也就越明顯;其次,由于美國媒體的喧嘩引發全球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會去深挖“通俄門”背後的蛛絲馬跡,使得一些原本“潛水”的、由美國支援的反俄機構也會逐漸浮出水面,這對俄羅斯來説,簡直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此外,俄羅斯非常善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明年3月份俄將舉行總統大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通俄門”被炒得越熱,俄就越有理由對于可能發生的任何幹預其大選的活動進行防禦。

  英國《旁觀者》雜志前主編德安科納認為,人類社會已進入“後真相時代”,好像人們已不再在意謊言,情感和個人信念成為比真相更能影響輿論的工具。在“通俄門”的問題上,或許真相對美媒不再那麼重要,引導並利用好“反俄排俄”的情緒,似乎更加能贏得話語權。(劉暢)

+1
【糾錯】 責任編輯: 鐘玉嵐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豐收的田野
豐收的田野
內蒙古甘肅等地出現降雪
內蒙古甘肅等地出現降雪
飛閱唐山灣月坨島
飛閱唐山灣月坨島
玩轉全球之遙遠的風景
玩轉全球之遙遠的風景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718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