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聚焦金融科技之一:“天使”還是“魔鬼”——金融科技熱潮思辨(下篇)
2017-09-29 20:17:25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題:“天使”還是“魔鬼”——金融科技熱潮思辨(下篇)

  新華社記者劉雲非 劉軼芳 許蘇培

  對ICO(首次代幣發行)“博傻”亂象,中國監管層按下了終止鍵。ICO能快速解決區塊鏈初創企業融資難題,但卻由最初的融資之舉漸變為投機甚至金融欺詐之所。監管層此舉並不意味著在金融科技研究與應用方面裹足不前,同時,技術衍生出的利弊之爭、創新與監管之間的權衡,加之金融自身的風險屬性,使得金融變革之途引發更多思考。

  有學者指出,從産品、服務到組織框架,從運營模式再到生態,金融正經歷“顛覆性”變革,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特徵重塑金融的中介職能與定位,甚至重構金融體係的基礎設施,比如貨幣體係,這些都將金融科技引向更多未知領域。

  一般認為,區塊鏈技術提供一套全民共用的分布式記賬簿,完整記錄個人、企業日常交易數據等資訊。通過共識協議和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形式,將原本更多依賴個人信用實現的商業條款以數字密碼形式進行自動執行,利用技術維護契約精神,健全全社會信用機制。

  此外,區塊鏈還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支付係統協助客戶無需中間權威仲裁的點對點交互,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匯款速度。對于跨境僑匯服務,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會有高額“電訊費”和24個小時以上的延遲。世界銀行表示,如果匯款手續費降低5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每年將節省超過160億美元。

  但是,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存在不少隱患。有專家指出,區塊鏈交易中存在物理空間身份和數字身份(密鑰)分離的實際情況,理論上其他人可通過竊取密碼等方式執行區塊鏈交易。

  在人工智慧領域,有業界人士表示,如果設計者開發的惡意智能投顧被採用,金融市場資産價格可能會出現異動。此外,依靠大數據反映的行為特徵建立演算法模型做出的自動信貸決策,有可能因演算法模型的固有程式放大對弱勢群體的偏見,係統性使某些群體陷于劣勢,産生數據鴻溝加劇貧富分化。

  根據美國國會下屬政府問責局的分析,金融科技面臨三大風險:網絡和信息安全風險,分布式賬戶等新技術要求互聯網上共用數據,風險敞口大,一旦發生網絡故障、技術破譯、駭客攻擊,短時間內即能造成係統癱瘓;數據不準確或不全面、數據分析不當會導致行銷決策、風險管理偏差,進而引發市場風險;過度技術依賴潛藏風險。

  由此可見,道德、操作、信用以及流動性等風險,金融科技可能難以“脫敏”。美國金融科技領頭羊借貸俱樂部憑借大數據風控技術風光無限,但一起貸款違規出售令其蒙羞。傳統意義上的風險在金融科技領域仍可能重演。

  鑒于金融自身風險屬性,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催生了監管科技(RegTech)。以英國推出的“監管沙盒”為例,在“監管沙盒”內,金融科技企業可測試創新的金融産品、服務、商業模式和行銷方式;而監管者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嚴防風險外溢的前提下放寬監管規定,減少金融科技創新的規則障礙,鼓勵更多的創新方案。

  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表示,監管機構既要推動金融科技産品的創新以確保其發揮更大的社會公共效益,同時也需要確保金融科技産品的風險得到控制,尤其是在數據安全和消費者保護方面。

  有專家指出,金融科技發展需要監管規范,原則導向監管在現階段比規則導向監管更適合。原則導向易于明確底線,易于兼顧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不囿于具體的機構和平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金融科技而言,大膽創新、小心求證、智慧監管,也許是應有之義。(參與報道:雷顯軼,參與記者:俞懋峰、帥蓉、梁淋淋、胡小兵、王乃水、鄧茜、溫希強、張家偉、李曉渝、江宇娟)

  聚焦金融科技之一:“天使”還是“魔鬼”——金融科技熱潮思辨(上篇)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伊犁河谷牧民開始秋季轉場
新疆伊犁河谷牧民開始秋季轉場
中俄聯合遠端寬體客機正式命名為CR929
中俄聯合遠端寬體客機正式命名為CR929
合肥:城管換新裝
合肥:城管換新裝
2017洪澤湖大閘蟹節開幕
2017洪澤湖大閘蟹節開幕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74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