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2017-12-02 09:11:1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海口12月2日電 題: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新華社記者卜多門 代超

(圖文互動)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發現新雌性獨猿 有助種群恢復

  在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只雌性海南長臂猿(左)懷抱幼崽(10月28日攝)。新華社發(霍泳儀 攝)

  長臂猿是亞洲的“特産”,與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並稱世界四大類人猿。根據《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國目前有6種長臂猿。

  而在中國海南島的原始雨林中,生活著一種全球最瀕危的長臂猿——海南長臂猿。

  孤獨

  “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鳥樂。”在蘇東坡的詩句中,海南長臂猿的身影還遍布整個海島。據記載,截至20世紀50年代,其種群數量仍不下2000只。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海南長臂猿一家三口(2009年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攝

  但過度捕獵、砍伐森林等原因致使海南長臂猿數量銳減,最少時曾僅剩數只,目前數量不足30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海南長臂猿被列為極度瀕危,同時也是瀕危靈長類中數量最少的,因此也被稱作“全世界最孤獨的靈長類”。

  而孤獨並非僅因為數量少。

  位于海南島西南部的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一小片“孤島”般的原始雨林,成為海南長臂猿最後的家園,倣佛是它們的“諾亞方舟”。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霸王嶺保護區與多家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通過數十年的努力,基本掌握了海南長臂猿的生活、食性、繁殖等規律。

  2003年,霸王嶺保護區與嘉道理中國保育合作,開展了首次海南長臂猿野外同步大調查,當時僅存2群13只海南長臂猿。在有效的保護下,如今其種群已恢復到4群27只,且仍在穩定增長中。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監測隊員在駐地查看拍攝到的長臂猿畫面(2017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卜多門攝

  “就單一物種來説,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工作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由于種群數量太少,且長臂猿性成熟較晚,每兩年才生一胎,現有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嘉道理中國保育的負責人陳輩樂博士説。

  轉變

  為了觀察海南長臂猿,57歲的老監測隊員陳慶還能輕松地爬上一棵大榕樹。出身林場家庭的他,曾經也當過伐木工;保護區成立以前,他也和當地許多人一樣,會上山打獵,“改善夥食”。

  保護區成立後,陳慶從獵人變成了打擊盜獵、盜伐的護林員,一幹就三十多年。

  如今,陳慶打獵的本領都用在了保護野生動植物身上,許多科研院所在霸王嶺的科研項目都找到他,他也成了當地受人尊敬的“土專家”。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監測隊員在雨林中進行觀測(2017年10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卜多門攝

  “以前拿獵槍打獵覺得有趣,現在拿相機去拍長臂猿和野生動物覺得更快樂。”陳慶説。

  長臂猿監測隊員李文永的家住在霸王嶺保護區附近的白沙縣青松鄉苗村。苗族有上山打獵的傳統,他曾經也是位獵人。

  “現在有吃有喝,打獵也違法,我們村裏人已經早就不打了。”他説。

  七年前,李文永依靠當年打獵時積累的森林經驗,加入了長臂猿監測隊。他家屋內挂著一面“保護長臂猿先進個人”的錦旗,他很為此驕傲。

  第三群長臂猿的領地就在李文永的村子附近,因此不太怕人。“有老人在地裏割草時一抬頭,就發現長臂猿在頭頂的樹上看著他。”他説,“我在家裏睡覺,有時都是被長臂猿給叫醒的。”

  長臂猿也似乎成了苗村的吉祥物。行走在村子裏,沿途都可以看見保護海南長臂猿的標語和壁畫,每年的長臂猿大調查也會將苗村選為一處駐點。

  長臂猿還為苗村人帶來了“錢袋子”。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局負責人莫燕妮介紹,目前,政府通過推廣養蜂、林下經濟等農業技術培訓,減少保護區周邊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改變“靠山吃山”的觀念。

  七年前,在當地政府和嘉道理中國保育的幫助下,村民在人工橡膠林內混種益智等中藥材;兩年前,全村開始推廣生態養蜂。僅這兩項,李文永的收入就增加了兩萬多元。

  “現在的小孩都知道要保護自然和動物。”陳慶説。

  黎明

  陳輩樂近來發現了一些可喜的跡象:長臂猿會在原始林的邊緣出現,也偶爾會去恢復情況較好的次生林裏活動。更令他欣喜的是,在一個月前結束的年度大調查中,一只新近成年的獨居雌猿被發現,這意味著新的家庭群有可能會建立。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一只雌性海南長臂猿帶著幼崽在樹上活動(2017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發(李飛攝)

  中國正在加快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生態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將影響到長臂猿未來家族的命運。

  莫燕妮表示,按照黨的十九大精神,海南正積極參與國家公園的認證與建設工作,計劃以海南長臂猿等重點珍稀保護動物和重點自然保護區為依托,整合現在分散、破碎的保護區、地質公園等,一方面擴大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同時也給其他動植物提供更大生存空間,增加生物多樣性。

  莫燕妮深知,海南長臂猿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棲息地的缺失。為此,高壓電線從空中被埋入地下、次生林中種上了果樹、繩索將稀疏的樹冠連接起來……類似的努力仍在繼續。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1)拯救“最孤獨靈長類”的人猿緣

兩只海南長臂猿坐在樹上(2017年10月28日攝)。新華社發(霍泳儀攝)

  “如果因為種群恢復情況好,現在的原始林住滿了,它們能去哪裏?我們要幫助它們重新回到它們更喜愛的低海拔地區。” 陳輩樂説。他認為,國家公園的計劃能為長臂猿解決棲息地限制的問題,“但關鍵還要看能否有效管理。”

  海南黎族老人曾形容,“當長臂猿的鳴叫響徹山林,倣佛所有的樹葉都沉沉睡去。”在他們心中,海南長臂猿悠揚的鳴叫倣佛有某種魔力。

  這些海南長臂猿的後代也許能重返祖先的森林,重新用悠長的啼鳴給森林注入“魔力”。在中國綠色發展的新時代,它們或將不再孤獨。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04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