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再訪我國人口最少鄉玉麥
2017-10-29 21:56:0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卓嘎、央宗姐妹和玉麥鄉幹部群眾合影(10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華社拉薩10月29日電 題:“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再訪我國人口最少鄉玉麥

  新華社記者 邊巴次仁、張宸

  10月29日的玉麥,陽光明媚。這是連日來難得的一個大晴天。

  卓嘎、央宗姐妹倆,早早地換上節日盛裝,在家裏翹首以待。

  前些天,卓嘎、央宗姐妹,感念現在的好日子,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令她們驚喜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給她們回信了!

  上午11時許,西藏自治區領導來到央宗家,向姐妹倆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內容。此時,央宗家不大的客廳裏已經擠滿了人。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習總書記到邊遠山區看望慰問群眾,就萌生了告訴總書記我們生活很好的念頭。沒想到總書記真的給我們回信了。”姐姐卓嘎激動地説。

  隸屬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的玉麥鄉,位于中印邊境,是我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全鄉9戶32人,農牧民黨員9名。

  新華社記者多年來數次來到玉麥,記錄這裏群眾生活的變化。每次來,玉麥都會展現發展和變化的新面貌。

  1990年之前,卓嘎、央宗姐妹倆和她們的父親桑傑曲巴,是這片土地上僅有的百姓。

  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

  10月29日,西藏隆子縣玉麥鄉鄉親們給卓嘎、央宗姐妹獻上哈達表示祝賀。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玉麥雖然雨水充沛,但長不出一粒青稞。更讓玉麥人無奈的是,每年11月起大雪封山,直到來年6月,這裏都是出不去進不來的“孤島”。

  為此,年少的姐妹跟父親鬧過多次,期盼著帶她們搬出去。“但阿爸説,如果我們走了,國家的這片土地就守不住了。就這樣,阿爸一直帶我們在這兒生活了幾十年。”

  隨著國家實施固邊富民戰略,2011年玉麥鄉路通了,收入也隨之逐年增加。到2011年底,玉麥每人平均收入過萬元,實現脫貧。

  歷史上,玉麥鄉從來沒出過大學生。卓嘎、央宗姐妹也沒有接受過教育。如今,玉麥的新一代中已經有12名在校生,還有4人在外地上大學。

  2017年,玉麥鄉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大學畢業了。談及未來,索朗頓珠説:“我願意跟外公、媽媽一樣,回來守望這片土地。”

  近幾年,卓嘎、央宗姐妹倆收入也大幅增長。她們既可以享受到邊民補貼、生態公益林補償金、草場補貼,又有在村裏工作的工資性收入,鄉裏還給她們的家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崗位。

  “去年底,玉麥鄉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5萬余元,遠超全區平均水準,其中政策性收入佔30%以上。”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説,“隨著商品流通量加大,群眾經營性收入、牧業收入、運輸收入、手工藝收入還會進一步增加,群眾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這是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全景(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祖國不會忘了我們。”央宗説,“我們説的話總書記都能聽到,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守邊的信心和決心。”

  如今,玉麥鄉所有人家都實現了wifi全覆蓋,鄉裏的4個家庭旅館和4個小賣部都能使用微信支付。

  根據規劃,明年玉麥要搬進來47戶人家,建成有一定規模的生態文明小康示范點。

  “總投資近8000萬元,路水電房都要改造,真正達到小康標準。”達娃説,人口多,生産生活半徑就會增大,這片國土就會守得越來越好。

  達娃説:“看到總書記的回信,我倍感振奮。作為玉麥鄉的‘領頭羊’,我一定貫徹落實好十九大精神,繼續帶領玉麥幹部群眾守邊固邊,發展經濟,守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未來,玉麥鄉所有群眾將住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農家別墅”。鄉裏將並入國家大電網,告別依靠小水電站用電的歷史。進入玉麥鄉的三級公路竣工後,玉麥每年的封山期將縮短為3到4個月。

  玉麥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習近平回信勉勵西藏牧民群眾 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 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全文)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187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