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基層治理現代化:走通“最後一公里”的背包組長
2017-10-17 08:47:15 來源: 半月談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在破解村級服務能力不足的探索中,恩施大峽谷走出了很具啟發意義的“背包組長”這一群體。

背包組長易先林

  一個背包,一輛摩托車,小組長易先林依靠它們,把自己負責的37戶村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今年75歲的易先林,是沐撫辦事處營上村金銀寨組組長。

  湖北省恩施市沐撫辦事處,國家5A級景區恩施大峽谷核心所在地,這裏6個村(居),人口僅3萬余人,卻有182名村民小組長。

  辦事處給每個組長配發一個專用工作包。他們背著包,風裏來雨裏去,活躍在村民身邊,手把手、面對面為大家排憂解難,村民們親切地稱他們為“背包組長”。

  “萬能”的背包,“全能”的組長

  挎著背包,腳蹬摩托車,到各家各戶串門,是易先林一年四季做得最多的事。花上兩三個小時,他就能到熟得不能再熟的金銀寨組37戶村民的家轉机上一圈。這些村民家裏的狗叫聲,他都分得一清二楚。

  小小背包裏,有大世界。“我們平時都背著這些東西出門。”易先林把5斤多重的背包放在自家堂屋的玻璃餐桌上,小心翼翼地打開,把裏邊的東西一樣一樣取出來。

  使用多年,這個破舊的褐色單肩包,已經看不清“沐撫辦事處村民小組長工作包”的標識。

  “這裏面既有筆、本子、印泥、印章、雨傘和手電筒這些常見的文具和工具,也有一些表格和資料,都是平時工作必需的。”易先林逐一向記者解釋著這些東西的用途:筆和本子,用來記錄社情民意;雨傘和手電筒,以備下雨或夜間工作之需;印泥和印章,代表責任與公信力……

  這些,都是他履職盡責的法寶,幾年前開始,就跟隨他度過忙碌而充實的每一天。

  半月談記者發現,易先林鼓鼓的背包裏,不僅放著《扶貧到戶 畫説政策》《市民文明手冊》《外出務工人員法律援助服務手冊》等多種指導性手冊,還放著《湖北省恩施市沐撫辦事處矛盾糾紛層級調處意見表》等服務宣傳單和日常工作表。

  金銀寨組37戶村民的聯繫方式,易先林一個不落地寫在厚厚的轉軸式記錄本上。“全組161人,79男、82女。”對于金銀寨組的人口資訊,他倒背如流。

  半月談記者翻閱轉軸式記錄本注意到,裏面列著各種各樣的對聯和諸多生僻字。

  原來,易先林曾任兩所小學的校長,作為老校長,他是紅白喜事寫對聯的“專家”,也是大家高頻請教的對象。寫下對聯和生僻字,只為面對村民,“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從難得一見到小組“大管家”

  作為恩施大峽谷核心所在地,面積180余平方公里的沐撫辦事處,是近些年恩施市發展迅速、轉型劇烈的鄉鎮之一,也是矛盾糾紛調處壓力較大的鄉鎮之一。

  沐撫辦事處原下轄5個村、1個居委會,44個地名組,共7049戶、30088人。每個地名組平均管轄農戶160戶以上,人口近700人,最大的組地域跨度達7公里以上,“村民不熟悉組長,組長不認識村民”是以往的常態。

  據沐撫辦事處幹部介紹,所謂的地名組,是由合村産生的,其地域面積和人口規模相當于一個小村。由于經費少,待遇差,加上服務半徑大,社會地位低,許多組長缺乏動力,基本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

  由于村民對村組幹部缺乏感情聯繫和價值認同,一旦發生糾紛,大多不願通過村組幹部解決,而是直接找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甚至越級到市、州、省陳情。沐撫辦事處一度成為恩施市維穩重災區,多次發生大規模群體性陳情事件。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沐撫辦事處從2013年開始推行“背包組長”服務機制,將44個地名組恢復為182個以原生産隊為基礎的村民小組。現每個小組平均管轄農戶40戶左右,人口約160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都是老熟人”成了“新常態”。

  按照規定,背包組長承擔政策宣傳員、便民服務員、糾紛調解員、資訊報送員、産業發展引導員等五項職能。不過在村民們看來,組長就是他們那個小組的“大管家”,除了履行辦事處賦予的五項職能外,實際上還要處理很多農村社會家長裏短的事務。

  為充分發揮背包組長的作用,增加背包組長的威信,沐撫辦事處不僅給他們配備了代表公權力的公章,而且規定,所有村民房屋改造和修建、樹木砍伐、社會保障以及各種文書證明開具等服務均須由村民小組長簽字蓋章,上級有關部門才予以受理。

  同時,凡能在小組辦理的服務事項,均下放給村民小組長辦理。

  為避免“優親厚友”現象,背包組長設定了嚴格的選拔任用程式。首先,按“戶為單位,不設門檻、一戶一票、得票高者當選”的原則進行推選;其次,村(居)支部從多方面對當選小組長進行審核;最後,辦事處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擬任名單,進行公示和任命。

  沐撫辦事處黨委書記黃向前説,只要願意為村民辦事,均可參選。在最終選任的182名小組長中,黨員、退休幹部、復員軍人佔了較大比例。

  基層治理釋放“新動能”

  “組裏50多戶人家,年輕人基本都在外打工,很多事情需要我這麼個人幫忙。”沐撫辦事處木貢村堰塘組組長向學清説。因為辦事貼心,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把戶口簿都放在他手裏保管。

  “因為和組裏老百姓隔得很近,不管哪家發生了矛盾糾紛我都知道,並且我也會第一時間前去處理,確保小問題不變成大問題。”沐撫辦事處高臺村高臺阡3小組組長向紅照説。

  據統計,2016年沐撫辦事處處理矛盾糾紛814件,其中背包組長處理506件,佔比達62%。

  沐撫辦事處出臺了一係列激勵措施。如對考核合格的小組長每人每年補助1200元通訊費,對成功調處矛盾糾紛的每件給予50元工作經費,對25名年終考核優秀的小組長進行表彰,並獎勵每人500元“年終獎”……

  不過,在背包組長們看來,社會認同遠比物質獎勵重要。“報酬什麼的從來沒考慮過,我有退休工資,生活過得去。當這個小組長,主要是想發揮余熱,為社會做點事情。”易先林説。

  “最基礎的還是感情。”黃向前説,辦事處召開黨建暨經濟工作會、“七一”慶祝會、秋冬季農業綜合開發會和年終總結會,都要通知背包組長前來參會,讓他們有“成就感、獲得感、滿足感”。

  2013年建立健全“背包組長”服務機制以來,沐撫辦事處實現了“小糾紛不出組、大糾紛不出村、疑難糾紛不出鄉”,連續4年成為全市“無越級陳情鄉(鎮)”和“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優勝單位”。在這裏,“有事情,找組長”成為習慣,基層治理成功釋放“新動能”。(半月談記者 譚元斌)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金秋北京11處園林景區宜賞紅
金秋北京11處園林景區宜賞紅
廣西欽州現火燒雲景觀
廣西欽州現火燒雲景觀
大美胡楊醉金秋
大美胡楊醉金秋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1米衝刺
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1米衝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18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