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臺辦發言人妙引古詩詞回應臺灣課本“文白之爭”:“去中國化”不得人心
2017-09-13 15:33:3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查文曄 趙博 劉歡)“看到美景時,我們可以感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只會説‘哇,真美’;表達志向時,我們可以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滿腦子只知道升官發財;遇到感情糾葛時,我們可以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而不只會説‘藍瘦香菇’。”

  13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連引三句古詩詞為“為什麼要學古文”作出注解,以此評點臺當局和島內“獨”派勢力意圖刪減高中課本文言文比重一事。這段精彩應詢話音剛落,記者席中發出了會心的笑聲,隨後在網上更贏得人們熱烈“點讚”。

  安峰山強調指出,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圖謀割裂臺灣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繫,只會傷害臺灣社會、荼毒臺灣年輕一代,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

  早前,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針對修改課綱,提出刪減文言文篇目佔比,在臺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教育界人士多次召開記者會表達抗議,著名作家白先勇、余光中等逾5萬人參與了反對削減文言文課文的聯署。迫于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最終這一提案未獲通過。

  “記得小時候,父母和老師教育我們要熟讀唐詩三百首,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安峰山答問時説,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潛移默化,內化為每一個中國人人文精神和氣質修養的一部分,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他指出,一段時間以來,臺灣有股勢力一直處心積慮地在課綱、教材等問題上做手腳,遭到臺灣社會各界強烈反對。我們多次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園,是兩岸共同的根和魂。中華傳統文化就像珍藏在我們兩岸故宮中的民族瑰寶一樣,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

  對于此次修改臺灣高中語文課本引發的爭議,安峰山直指,島內多數輿論都認為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文白之爭”,而是一些勢力在文化和教育領域又一次“去中國化”的動作。其實質就是要“滅其文”“滅其史”,一點一滴地磨滅深刻在臺灣社會中的中華文化痕跡,讓臺灣年輕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臺教育部門: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訂于45%至55%

  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召開“課審大會”審議2019年新課綱內容,最終決議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訂于45%至55%。>>

  “文化臺獨”不得人心——評臺灣當局有意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比重未果

  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開會審議新課綱內容,其中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維持45%至55%不變,老祖宗傳下的中華文化經典暫時免遭劫難。這一結果表明,“文化臺獨”在臺灣不得人心,兩岸的歷史文化聯結是不可能被輕易切斷的。>>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潛水戲鯨鯊
    潛水戲鯨鯊
    高新科技“閃耀”中國-東盟博覽會
    高新科技“閃耀”中國-東盟博覽會
    蘋果公司舉行新産品發布會
    蘋果公司舉行新産品發布會
    颶風過後的邁阿密
    颶風過後的邁阿密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65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