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筆地理國情賬 歷時三年終查清
2017-04-26 08:12:05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國到底有多少種植用地,多少林地、草地、沙漠、河流、公路、鐵路……這些最基本的地理國情要素,因為各分管部門和地方標準不夠統一,加之各種數據缺乏權威的説法,多年來一直沒能算清楚。如今,我國地理國情“家底”終于被全面摸清了。

  4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局長庫熱西·買合蘇提稱,中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已經全部出爐,這項長達三年多的普查工作,將我國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現狀、空間分布情況徹底查清,並形成數據庫,定期監測,服務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摸清地理國情形勢逼人

  地理國情是我國“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要素和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等人文地理要素構成的空間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係情況。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介紹,多年來,一些省份和部門公開的關于地理國情的統計數據,與國家掌握的整體數據往往存在出入,而且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不可否認,這樣一筆糊涂賬的形成,有技術因素的存在,因為當時的測繪技術和裝備水準達不到,許多數據在測量和統計時只能模糊處理;更為不能忽視的是,由于這些地理要素分屬不同部委、省市管轄,受到各種統計口徑和標準的影響,多年來,到底有多少數量,處于什麼狀態,往往缺乏精確、科學的數據。

  以一片土地為例,一定時期內,農業部可能認定其為種植用地,但其他部門也可能認定其為草地,林業部門可能認定其為林地,這樣就會被雙重統計,甚至多重統計。這些數據的不準確、不客觀,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制定。為了徹底摸清我國的地理國情家底,2013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當年8月19日,普查工作正式啟動。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終于在4月24日正式對外公布。

  保證精準和客觀是考驗

  據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副局長李維森介紹,這次普查結果以2015年9月的數據為標準時點數據,首次取得了我國全覆蓋、無縫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國情資訊,全面查清了我國陸地國土范圍內(未含港澳臺地區)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狀況及相互關係,將為後期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奠定基礎,為國家的宏觀調控、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和支撐。

  據悉,此次普查的數據成果準確率超過了99.7%,處于高水準。由于此次普查的許多數據與此前各個分管部委、省市的數據有出入,為了保證數據的客觀性,普查小組做了大量的工作。

  “普查數據出來之後,我們和各個部門的數據逐項對接,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聽取大家的意見,看數據之間有什麼差異。整個對接下來以後,我們目前的數據沒有做一項改動,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解釋。”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告訴本報記者。

  據悉,整個普查過程之所以能夠保證準確且快速,與採用的一些高端設備和技術手段有關。整個普查過程廣泛使用了高端裝備和技術手段,比如三維鐳射掃描車、無人機航拍、外業調查軌跡跟蹤等。

  除此之外,參與此次普查工作的乙級以上測繪資質單位超過400多家,包括5萬多名普查專業技術人員。

  正是因為投入如此大的物力人力財力,在普查成果的精度方面,此次普查也創造了歷史:統計指標超過300個,採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全國重點要素最小採集面積為400平方米,城市中心城區最小採集面積為200平方米。這也意味著,通過這次普查,對于城市中長20米、寬10米的建築物都可以在地圖上清晰反映出來。“如果將以往呈現的地理國情比作畫像,經過此次普查後的就是一幅照片,更加清晰準確。”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副局長宋超智告訴記者。

  如何用活沉睡的寶貴數據

  地理國情普查完了,數據庫也搭建完畢,但如何利用這些寶貴的數據資源,發揮其在經濟建設、環境保護、社會治理、資源調查方面的作用,不讓它們成為“睡美人”,這是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的重要工作。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劉若梅隨意一點滑鼠,在電腦地圖上任意點擊一個城市,城市的地形圖立即顯示出來,並可以不斷放大,直到看到精確到幾米的建築物。

  “北京市利用這次普查成果中關于單體建築的數據,與北京市城市規劃用地數據進行匹配和對比,準確得到了違法用地、違規建築的總量和空間分布,有效解決了違法用地、違法建築底數不清的問題。”庫熱西·買合蘇提説。

  這只是數據具體使用的一個例子。實際上,這些數據資源已經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了基礎作用,服務國家的一些重大戰略和重要監測。

  在2016年,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依靠普查數據,開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專題性監測,獲取了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主要基礎設施和地質環境穩定性三個方面的現狀和變化資訊,掌握了區域內生態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形成了一係列監測報告、圖鑒和數據成果。

  依靠此次地理國情普查的成果,國家發改委也對京津冀地區進行了地理國情監測。該區域2013年、2015年、2016年三年的PM2.5平均濃度基本保持不變,但京津冀東南部地區高濃度污染范圍明顯減小,這樣的結論通過三張地圖,一目了然。

  據了解,由于數據準確、客觀,此次地理國情的數據吸引了一些部委和省市的關注,包括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林業局在內的許多部門已經提前使用這些基礎數據開展工作,比如住建部已經利用這些數據,開展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記者 孫喜保)

+1
【糾錯】 責任編輯: 谷玥
相關新聞
  • 中國首次摸清地理國情家底
    4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和公報發布會。下一步將積極做好普查成果的共用和推廣應用,認真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更好地服務國計民生。庫熱西·買合蘇提表示,普查成果客觀反映了中國資源環境和國情國力的本底狀況,有利于促進相關部門科學合理保護和利用自然,推動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落實。
    2017-04-25 02:41:54
  • 摸清地理國情家底 提供科學決策“大數據”
    24日上午,我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正式對外發布。此次普查歷時三年,首次全面準確地摸清了我國地理國情家底。如此龐大的普查工作,有何意義?
    2017-04-24 22:11:1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意在北京天壇進行警務聯合巡邏
    中意在北京天壇進行警務聯合巡邏
    趣味校園象棋文化節
    趣味校園象棋文化節
    南京:“中國造”試車場高速環道即將投運
    南京:“中國造”試車場高速環道即將投運
    從“溫飽田”到“致富田”——柴達木綠洲農業“蝶變”之路
    從“溫飽田”到“致富田”——柴達木綠洲農業“蝶變”之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087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