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人口集中加劇大城市擁堵病 海量人口出行難題待解
2017-03-29 07:22:08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要治“交通病”更要治“城市病”

  蔡奇指出,北京作為超大型城市,交通承載能力是城市發展的約束性條件。要想求解根治北京交通“藥方”,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説了一句話:要治“交通病”也要治“城市病”。

  實際上,此前幾年,北京交通病突出的一大原因,就是北京中心城區過于集中的人口和就業崗位。

  數據顯示,北京中心城區就業崗位從2010年的745.9萬個增至2014年的815.8萬個,人口和崗位的過于聚集,直接導致中心城區交通壓力過大。

  據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網站消息,3月28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發布通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草案已經編制完成,為充分徵詢和吸納公眾意見,從即日開始,對草案進行公告。草案提出,人口方面,2020年,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

  在人口與就業數字背後,周正宇指出,北京交通擁堵指數比2007年下降22%,交通擁堵加劇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總體上仍存在道路堵、停車亂、地鐵擠、公交慢、換乘不便等問題,且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地面公交線網服務設置了快線網、普線網、支線網,同時開設了定制公交班車、夜班車、小區班車,在多樣化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廣度、深度、力度都相差甚遠。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必須將人口、就業的空間疏解與交通問題結合起來,才能推進城市病與交通病的共同治理。

  ——調整城市空間布局結構,優化就業崗位分布,使交通時空分布更趨合理。從國內外歷史經驗看,城市規劃完善才能從本質上解決海量人口出行問題。

  “城市規劃必須考慮交通承載力。很多國家的經驗是讓土地和交通部門結合,某個地方能否蓋樓讓交通測算説話。”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説。

  “僅僅改善軌道交通而不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只會使人口過多地向中心城區聚集,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出行難題同時有效數解人口。”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説。

  天安門往東,通州副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未來的副中心,將構建15分鐘生活圈,實現生活社區的24小時運作。周正宇説,通州要確保“零交通病”,為北京交通問題治理繪制一個成功的樣本。

  ——對交通需求總量控制仍然要與合理滿足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供給相結合。

  近年來,北京市嚴格實施小汽車限購政策,對于限制小汽車快速增長、控制過度交通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陸化普指出,交通供給能力提高過程中,供求關係必然有階段性提高,可以通過適當的需求管理措施進行調節,但一定要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供給能力為核心,否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實現交通一體化。

  未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將優先實施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重要作用的項目。其他項目將結合城市群産業、人口布局調整合理優化建設方案。

  目前,北京已經規劃了8條市郊鐵路,整個網絡的長度達到1020公里。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朱穎慧説,交通和城市功能互相作用、彼此促進,將釋放更多的“軌道紅利”。

  “軌道交通為區域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破解北京周邊地區的‘洼地效應’,區域均衡發展目前已經迎來最好的機遇。”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説。

  放眼未來,解決北京“海量人口”出行這一大難題仍然任重道遠——“要把治理交通擁堵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標本兼治和硬軟件並重,注重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努力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蔡奇説。

   上一頁 1 2  

+1
【糾錯】 責任編輯: 谷玥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夜航|戰鷹試翼,有你想不到的美
    夜航|戰鷹試翼,有你想不到的美
    洪澤湖畔漁鼓舞 古韻悠悠抒情懷
    洪澤湖畔漁鼓舞 古韻悠悠抒情懷
    各類風箏昆明藍天下“鬥艷”
    各類風箏昆明藍天下“鬥艷”
    航拍三峽大學“桃花朵朵開”遊人如織
    航拍三峽大學“桃花朵朵開”遊人如織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0713102